科学发展观统领“百亿粮仓”建设 以两个“双百万亩”科技集成攻关项目实施方案发表时间:2011-12-27 11:58 一、项目意义(略) 二、项目任务(指标) 在全市范围内,选择建立小麦、水稻(超级稻)各200万亩高产攻关计划。运用科技集成攻关手段,达到种二产三目标:小麦单产400—— 450公斤;水稻单产700—— 750公斤;实现项目区小麦总产80—— 90万吨;水稻总产140—— 150万吨。两项总和为220—— 240万吨,接近“百亿粮仓”半数产量,其播种面积仅占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之40%。此项目大约涉及百乡(镇)、千村、万户(或合作社),亦可称“百千万”粮食工程。 三、项目措施 本项目采取:政技结合,上下联动,区域生产,集中布局,机技一体,规范标准,模式管理,综合服务。 政技结合—— 政府主导,科技支撑,统一指挥,一杆到底。 上下联动—— 市县(区)乡(镇)村四级联动,分别建立项目指挥系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区域生产—— 划定项目区域,大致分为:小麦、水稻单作区,小麦、水稻连作区。 集中布局—— 主要指小麦、水稻品种布局相对集中,构成品种规模化大生产。 机技一体—— 项目区域小麦、水稻实行全程机械化,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形成一体化生产方式。 规范标准—— 项目区实行科学规范,标准化生产。 模式管理—— 按小麦、水稻“叶龄模式”科学管理。项目区设100个左右观察点,建立农情报告制度,接受上级指令并实施相关管理措施。 综合服务—— 指涉农部门为项目区提供必要的生产要素的服务。如气象、水利、物资、装备、技术、防灾、减灾以及环境影响等因素,提供全程服务。 四、预测效益 本项目预测二至三年时间,可以达到或超过设计产量目标,同时由于选用高产、优质品种,实行科学无害化管理,在保证增加产量的同时,也提高了粮食的质量(品质),生产出无公害食品或绿色食品,确保粮食安全。达到上述产量、品质、安全三项目标,就可实现:总产增加的效益、优质品种优价的效益和无公害食品(粮食)的社会效益。因此,项目建成之时,也就是“百亿粮仓”早日实现之日。 滁州市老科协 胡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