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

滁州市老科协组织专家深入施集镇调研山区经济的发展

发表时间:2012-01-02 15:42

2011年5月17日,滁州市老科协会长胡成功、市老科协秘书长王奎仲率七位老专家,冒着炎热酷暑深入施集镇,对我区遭遇百年不遇大旱,进行山区经济调研,重点调研茶叶生产,并为施集、金鹰、永太、鑫峰、云峰、赵洼六家茶场企业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区委书记金力、区委副书记周明权、区老科协会长陈学志、区老科协副会长尹祖贤、杨贤中等相关负责同志陪同调研。区老科协会长陈学志并组织了会议。

施集镇党委书记吴维松及六家茶场企业负责人作了汇报,全镇总土地面积235.2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人,耕地面积近5万亩,发展定位为农业和旅游业乡镇。在农业上,初步形成四个产业:一是茶叶。全镇有茶叶1.2万亩、号称“万亩茶乡”;二是林果业。有麻栎林7万亩,板栗林3000亩,是皖东最大的人工麻栎林基地;三是草坪。全镇有7000亩;四是菊花。有3000亩,已初具规模。在旅游业上,已开发九天峰、彩云洞景点,共计已投资2.7亿,很快就可运行。目前山区经济总体发展较快、效益较好。就茶叶生产而言,当前存在四个方面问题:一是旱情严重:今年由于春夏连旱,雨量不到常年的2-3成,茶叶减产6-7成,茶农及企业效益明显下降,茶叶的发展及企业的生存都倍感艰难。二是没有品牌:全镇现有茶场七家,主要产品为春雪、毛峰、烘青三个品种。七家茶场,七个名字的产品,没有领军企业,缺乏竞争力。三是茶树品种单一,投入不足。四是茶园管理和制作水平不高,亟待改进。

胡成功会长及老专家,针对以上问题就施集茶叶下一步发展作出具体要求。首先肯定施集镇山区面积大,潜力大,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施集茶叶发展迅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要培植好、发展好;第二要积极抗旱,有条件的地方要采取浇灌,加强茶园管理,确保茶树存活,在夏秋获得一定收益,同时要积极引进研制好品种,要同纬度,引进新品种既要能抗旱、抗寒、早发芽,又要香味好;第三要建立“标准化”生产、加工体系;第四施集镇宜茶山场面积大,要规划好,进行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管理,要研究发展设施农业;第五要创立品牌,整合各家茶叶产品,政府及茶叶协会,要对施集茶制定地方标准,在此基础上统一质量、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第六要去外地观摩学习,把山区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第七要加大投入。除企业、个人投入外,要积极争取农业开发项目、产业化项目、分水岭项目,加大对茶叶生产投入,也可以搞招商引资。促进茶叶快速发展。

区委副书记周明权感谢市老领导、老专家关心厚爱,冒着炎热酷暑深入南谯调研、指导工作,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要尽量减少旱灾损失,加快南谯山区经济发展。

区老科协会长陈学志对市老领导、老专家到施集镇调研山区经济发展表示由衷谢意,并认为会议开的很好,很成功,既指出当前生产问题,又为以后发展提出了很好建议,可畏“博大精深。”希望到会的乡镇领导、茶场负责人和各有关人员,要认真研究落实,把工作做好。


地址: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琅琊西路109号 / 办公电话:0550-2199608 /  联系邮箱:czslkx201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