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发表时间:2013-06-05 11:35

来安县老科协   王庶琦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使用能源特别是化石能源越来越多,对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已造成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我国现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能源消费大国,每年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能源来发展国内的经济。据估算我国现已探明的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只能支撑50年。因此,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将是我国能源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光伏发电的优势与潜力
    太阳能是地球上资源最丰富,分布最广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的光电效应,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固态发电技术,是太阳能利用的一种重要形式。与其他发电技术相比,光伏发电具有一系列特有的优势。光伏发电没有中间过程,发电形式极为简洁,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太阳能电池制造材料硅砂在地壳中含量高达26%,没有资源短缺问题;光伏发电没有燃烧过程,不排放废气和废水,环境友好;没有机械旋转,不存在磨损,无噪声;光伏发电设备既能在无水的荒漠地带安装,也可安装在城市和农村的屋顶和墙面,不单独占地,模块化结构,规模大小可调,运行维护和管理简单。我国地处北半球,国土辽阔,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每平方米4千瓦时以上,西藏日辐射量最高达每平方米7千瓦时,年日照数平均为1500小时以上,与同纬度国家相比,与美国相近,比欧洲、日本优越得多。我国现有建筑面积约450亿平方米,屋顶和南立面至少有50亿平方米,20%的可利用面积即可安装大约100GW(1GW=100万千瓦)光伏发电系统;我国有大约120万km2的戈壁和荒漠面积,利用5%的荒漠就可以安装容量超过50亿KW光伏发电系统,年发电量可达6万亿KWh,相当于我国2015年预测发电量的总和。因此,我国有巨大的光伏发电开发潜能。
    二、“十一五”期间,我国光伏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得益于欧洲市场的拉动和国家《可再生能源法》的实施,我国光伏产业在“十一五”期间得到飞速发展,5年年均增长超过100%,从2007年起,已连续五年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国,占世界产量的45%。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我国的光伏产业链规模已形成,无论是装备制造还是配套的辅料制造,国产化进程都在加速,在光伏产业链中,有实际产能的多晶硅生产商20多家,硅片企业60多家,电池企业60多家,组件企业330多家,行业年产值超过3000多亿元,进出口额220亿美元,就业人数30万人。我国光伏发电市场也在起步,2011年安装光伏发电2.2GW,当年新增量位居世界第三,截止2011年底,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量达3GW,较2010年增三倍多,尽管增幅明显,但其总体规模与其他可再生能源(如水电、风电)装机的规模相比,仍显得很小。
    三、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正当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时期,随着2011年的到来,全世界的光伏产业发展却出现了严峻复杂的市场环境。这种冲击主要来自外部两个方面。一是受欧债危机影响,欧洲各国纷纷采取财政紧缩政策,下调对光伏发电电价的补贴,导致欧洲的光伏发展速度放缓,光伏组件市场需求锐减,价格猛跌。从2011年2-4季度,组件、电池片、切片等加工费用都有50%的跌幅,光伏电池组件从年初13元/瓦降低到6.6元/瓦,多晶硅价格从60万元/吨跌到20万元/吨,历史上首次跌破我国大部分企业的成本价。这次降价涉及之广、幅度之深,远远超过了2008年金融海啸的那一次。二是美国商务部对中国生产的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全球性产能过剩、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双重因素叠加影响下,我国光伏产业暂时终结了近年来高速发展期,步入了行业整合期,光伏产业再也不是以简单的复制产能即可实现丰厚利润的制造产业。随着市场竞争日趋加剧,落后产能逐步被淘汰,光伏产业链的整合逐步开展,无论从技术创新、生产成本控制能力,还是从企业经营者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对从业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四、国内市场真正启开是光伏产业难得的机遇
    目前,我国国内光伏发电市场还处在起步阶段,发展水平远落后于德国、西班牙、日本等发达国家。据《2011中国光伏发展报告》中统计:截止2010年底,全世界太阳能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为39.5GW,其中德国17GW,西班牙3.8GW,意大利3.5GW,日本3.6GW,美国2.5GW,中国0.9GW。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虽是太阳能光伏产品大国,产量占世界第一,但国内产生的太阳能光伏产品90%出口到国外,只有10%用于国内市场。这种严重不平衡势必影响到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中国已是传统能源输入大国,最需要调整能源结构,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国家能源局制定的可再生能源《十二五》目标,对2015年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多次进行调整,从最初的5GW调整到10GW、15GW,最终定格在21GW,是最早版本的4倍多。这个出人意料的数字,不仅让目前陷入困境的诸多光伏企业感到欣喜,同时也让光伏企业看到产业的发展前景。可以预见,在不久将来,真正开启的国内市场,将会给光伏产业带来新的一轮爆发式发展。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虽然取得可喜的业绩,但发展的道路还相当长,太阳能光伏产业无论在技术经济性和电力系统适应性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成本高是制约太阳能发电规模发展的主要因素。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市场竞争力仍然很差。2011年8月公布的对非招标太阳能光伏发电实行全国统一的标杆上网电价为1.15元/千瓦时,是常规能源上网电价的2.5倍,是风电上网电价近2倍。二是光伏发电并网投入与运行管理是制约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的关键因素。“十二五”期间,将按照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建立现代化能源体系的要求,把发展太阳能发电作为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能源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举措,以技术进步和管理体系创新为主线,促进太阳能发电规模化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将太阳能光伏产业培育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降低光伏发电成本是光伏行业永恒的主题,当光伏产品价格逐渐下降,使光伏发电上网价格与传统能源上网价格越来越小乃至齐平时,我国的光伏发电产品的市场空间,无论你怎样想象都不为过,我们期待着这一天早日来到。


地址: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琅琊西路109号 / 办公电话:0550-2199608 /  联系邮箱:czslkx201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