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如何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应给予早期治疗、长期治疗和综合治疗。在具体治疗方案中还要注意实施个体化原则。国际糖尿病联盟提出糖尿病现代治疗的五个要点分别是: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糖尿病自我监测、药物治疗和糖尿病教育及心理治疗,称为“五驾马车”综合治疗。除此以外还应严格控制血压、减轻体重、戒烟和纠正血脂代谢紊乱等。
131 糖尿病患者如何进行控制饮食?
糖尿病患者应严格和长期控制饮食,应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根据病情和工作(学习)量制定出每餐饮食热量,定时定量不可任意增减。尽可能减少食物中的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增加食物纤维含量,进食一定量的粗纤维食物如麦麸、玉米皮、块根类、粗谷物、绿叶蔬菜、含糖成分低的水果等。平时少吃或不吃油煎、炸、油酥及动物内脏和皮等食物,烹调方法多采用清蒸、水煮、凉拌、炒等方式。饮食不可太咸,禁食各种食糖及含糖的副食,并尽可能减少赴宴次数,戒烟、限酒。
132 糖尿病患者全天主食怎样分配?
糖尿病人全天主食不仅要严格控制摄入量,还需根据病情恰当安排。
1、休息患者,每日200~250克。
2、轻体力劳动患者,每日250~300克。
3、中等体力劳动患者,每日300~350克。
4、重体力劳动患者,每日400克以上。
通常三餐按以下比例分配:早餐1/5,中餐2/5,晚餐2/5。少吃多餐者,除中午、晚上多进食100克外,其余均为50克。在每日的总热量及进餐次数形成规律后,三餐的分配量不得随意更改,三餐也不可当作两餐用,否则会打乱体内的代谢过程,对病情控制不利,因此,要坚持每日的进食规律。
133 糖尿病患者怎样吃水果?
糖尿病病人吃水果要遵循以下原则:
1、血糖控制不稳定,不能吃 凡是血糖未得到满意控制者,不宜吃水果。一般说来,空腹血糖7.8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在10毫摩尔/升(80毫克/分升)以下,糖化血红蛋白7.5%以下,病情稳定,不常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的患者,可以选用含糖量低,味道酸甜的水果。对于一些血糖高,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只能选用草莓、西红柿、黄瓜、樱桃等。
2、掌握吃水果的时间 吃水果的时间最好选在两餐之间、饥饿时或者体力劳动之后,作为加餐食品,如上午10时左右,下午4时左右或晚饭后1小时或睡前1小时,不提倡餐前或饭后立即吃水果。
3、可以选用哪些水果 ①推荐选用含糖量较低的西瓜、橙子、柚子、桃子、枇杷、菠萝、鸭梨、草莓、樱桃等。②慎重选用石榴、香蕉、橘子、苹果、梨、荔枝、芒果等。③不宜选用红枣、特别是干枣、蜜枣、杮饼、葡萄干、桂圆等干果及果脯,含糖量特别高的新鲜水果,如红富士苹果、杮子、莱阳梨、哈蜜瓜、冬枣、黄桃等不宜食用。
4、每天吃多少合适 对血糖控制稳定的患者,每天可吃150克左右含糖量低的新鲜水果,一旦水果吃多了,必须减少进餐的主食,如吃了500克西瓜或300克草莓,应减少主食25克(半两)。
134 糖尿病患者如何进行运动锻炼?
糖尿病患者应坚持体育锻炼,适当减轻体重。体育锻炼应根据年龄、性别、体力、病情及有无并发症等不同条件选择合适的运动,循序渐进和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宜在餐后一小时进行,每周3~5次,每次20~60分钟。锻炼中一旦感到疲劳、不适,应减少活动量或停止锻炼,找明原因或及时到医院就诊。体重应尽可能控制在理想体重范围内,简易的计算方法是: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允许在±10%范围内浮动。
135 如何合理使用口服降糖药?
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在选择口服降糖药时,最需要关注的是药物的安全性。
1、口服降糖药,适用于2型糖尿病在单纯饮食控制后血糖水平仍较高时。用药前要考虑患者的病史,如果诊断不清楚就不要随便用药。
2、应定时并尽量遵照医嘱用药,且必须做好服药记录。记录内容包括药名、剂量及增减情况、服法、服药后反应、血糖及尿糖检查结果、饮食情况等。
3、各种制剂,均宜从较小剂量开始,然后按病情及疗效逐渐增大剂量。单种药物剂量不宜过大,剂量过大疗效并不更佳,反而容易产生副作用,特别是低血糖。
4、注意服药时间。药物由医生选择但要坚持按要求服药,一般主张磺脲类药物在饭前吃效果较好,如格列吡嗪(迪沙、秦苏)、格列齐特(达美康)等在餐前30分钟服用;每日1次的格列美脲(亚莫利)应固定在某一时间,如早餐前即服或在进餐时服,不必在餐前半小时服;在餐前服用的有:格列喹酮(糖适平)、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拜糖平)和短效促胰岛素分泌降糖药(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诺和龙),诺和龙通常在餐前15分钟内服用;不刺激胰岛素分泌,但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二甲双胍(格华止、甲福明、迪化糖锭),适用于肥胖的或者食欲较强的病人,可餐前服,但餐中服或餐后马上服用,可减轻胃肠反应。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文迪雅)主要针对肥胖患者和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等患者,而对消瘦患者的效果相对较差,可空腹或进餐时服用。
5、如有胃肠不适、皮肤过敏、白细胞减少、肝功能受损或低血糖反应时,应及时找医生处理。
6、血糖正常后,不宜全部停用降糖药。血糖正常后,可遵医嘱逐步减量,不宜自行全部停用口服降糖药,否则血糖反弹升高,前功尽弃。
7、同一种药服用时间不宜过长。如发现无效,须及时换用另一种药物。
8、注意药物配伍,以合理使用剂量;慎用、禁用某些药物。如磺脲类与二甲双胍合用,效果较两药单用为佳。磺脲类与下列药物同时使用时,降血糖作用增强:水杨酸及其盐类(阿司匹林)、保泰松、磺胺类、利血平、心得安、四环素、氯霉素、消炎痛等。与下列药物同时使用时,则降血糖作用减弱:异博定(维拉帕米)、硝苯吡啶(硝苯地平)、利尿剂、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等。
9、注意患者肝、肾功能。口服降糖药多在肝脏内代谢,由肾脏排泄,在伴有肝、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中应慎用或禁用。
10、老年糖尿病患者尤其要注意药物的安全性。磺脲药最可怕的副作用就是可能引起低血糖,其中格列本脲(优降糖)较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另外也会引起体重增加。拜糖平主要作用于肠道,很少吸收入血,对肝肾功能影响少,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最佳选择;单独使用不引起低血糖,不增加体重,联合用药没有禁忌、无药物蓄积,适合长期服用,还能使患者心血管受益。
11、严防老年糖尿病低血糖。①单用磺脲类;②联合应用两三种口服降糖药;③注射胰岛素后不进餐或马上外出运动;④注射胰岛素加服降糖药;⑤胰岛素剂量使用过大;上述情况易发生低血糖。
12、尽早应用胰岛素。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尽早应用胰岛素,有延缓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功效。也可在医生指导下,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合使用。妊娠妇女患糖尿病一定不要使用任何口服药,一定要用胰岛素治疗。
13、中医中药在老年糖尿病防治中具有重要地位。中药复方对改善症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以及在防止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和发展中有独特的疗效。
14、不要轻信广告宣传。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有些不法广告说可以根治,切莫相信。而市场上五花八门的保健品只能作为辅助治疗,不要被广告宣传误导。
136 降糖效果不好有哪些原因?
许多糖尿病患者尽管饮食很注意,也没有中断服用降糖药,但血糖还是很高,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1、选药不当 一般来说,体型肥胖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宜选用二甲双胍和胰岛素增敏剂如吡格列酮(瑞彤)、罗格列酮(文迪雅);体型偏瘦或正常者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应首选格列吡嗪(迪沙、秦苏)、格列齐特(达美康)等第二代磺脲类降糖药;餐后高血糖为主宜选用阿卡波糖(拜糖平)等。
2、剂量不足 有些病人担心长期用药对肝肾有损害,因此,服药时常常偷工减料,用药剂量不足,降糖效果自然就会打折扣。
3、用法不对 磺脲类降糖药需餐前30分钟服用。拜糖平在进餐时与第一口饭嚼服效果最好,空腹服药则无降糖作用。
4、不能坚持服药 目前的任何降糖药都不能彻底根治糖尿病,要使血糖长期保持正常,就必须坚持长期用药治疗。
5、合用不当 联合用药比单一药物能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如二甲双胍与格列吡嗪就是一种较好的联合。但有些病人用同属一类的药物合用,如将格列本脲(优降糖)与达美康联用,不仅达不到应有的降糖效果,反而会增加药物的副作用。
6、胰岛衰竭 对于病程5~10年以上的患者,多数胰岛β细胞功能已严重衰退,这时再维持口服降糖药治疗,很难取得满意的降糖疗效,可联用中效胰岛素或完全用胰岛素治疗。
137 怎样当心降糖药物的副作用?
服用降糖药要根据个体病情选择单用或联合用药,以免造成药物引起的肝肾损害。
1、磺脲类药 是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药物,适用于空腹血糖较高,体重较轻或正常者。常用的格列齐特(达美康)引起胃肠道反应较少见,格列本脲(优降糖)易发生低血糖反应,格列吡嗪(迪沙、秦苏)较少引起低血糖且程度亦较轻,格列喹酮(糖适平)药效持续时间短,引起严重持久的低血糖危险性小。因为磺脲类降糖药主要在肝脏代谢,经肾排泄(糖适平除外),所以肝肾功能严重不良者不宜服用。糖适平可适用糖尿病合并轻至中度肾功能减退者。另外,磺脲药会引起体重增加。
2、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为短效口服降糖药,如瑞格列奈(诺和龙)、那格列奈(唐力)等。起效快,能很好地降低餐后血糖,故又称“餐时血糖调节剂”。此类药主要在肝脏代谢并排出,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仍可安全使用。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通常在餐前15分钟内服用,服药后要及时进餐,以免发生低血糖。
3、二甲双胍(格华止、甲福明、美迪康) 适用于体型肥胖者或食欲较强的病人。该药不刺激胰岛素分泌,主要作用是抑制食欲,抑制糖的吸收等,副作用可能引起病人体重减轻(消瘦),容易引起胃肠道不适,另外,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最好避免使用。
4、阿卡波糖(拜糖平),主要是改善餐后高血糖。主要不良反应为腹胀、肠胀气、腹泻等消化道反应。
5、罗格列酮(文迪雅)、吡格列酮(瑞彤),称“胰岛素增敏剂”。应用此类药一定要严格掌握适应症,罗格列酮可空腹或进餐时服用,单独用很少引起低血糖。对于存在心脏病、心功能不会(尤其是有水肿及心衰)的糖尿病患者一定要禁用。老年患者服用后可能有轻至中度浮肿及轻度贫血。
6、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的降糖药有:格列齐特、格列美脲(亚莫利)、二甲双胍、诺和龙、唐力、拜唐平、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
总之,各类降糖药均有利弊,都有其特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每个病人的情况也千差万别,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138 2型糖尿病人治疗中要克服哪两个“抵抗”?
1、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是指血液中正常剂量的胰岛素,产生低于正常生物效应的一种状态,即胰岛素生理功能下降,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它促进组织利用葡萄糖的能力降低)。胰岛素抵抗是导致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发生的重要诱因,也是糖尿病并发症的助虐者。所以,临床上需要通过胰岛素增敏剂等药物治疗,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展。
2、心理性抵抗 从单一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进入胰岛素治疗阶段,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不得已的下策。医生和患者均存在心理性抵抗,很少采用或延迟胰岛素治疗,甚至有些患者不配合有效使用,怀有偏见,存在抵触、抗拒心理,心理上存在种种误区,例如有些病人认为,用胰岛素治疗说明病情已达到了晚期,从而拒绝;也有不少病人认为,一旦用上胰岛素就会成瘾,产生终身依赖;有的甚至将胰岛素比成毒品,将胰岛素和毒品相提并论是完全错误的;有些病人担心吃饭前注射胰岛素被人看到,会影响自己的社会形象和地位,甚至受到歧视。对胰岛素治疗的种种误解,使不少患者延误了治疗,加重了病情。所以,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不要产生心理负担和抵触情绪。科学有效地治疗糖尿病,应该包括克服“心理性胰岛素抵抗”。
139 糖尿病患者何时需用胰岛素?
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由于这些病人体内几乎没有胰岛素分泌,必须终生使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当患者遇到以下情况时必须采用胰岛素治疗:①出现各种感染(肺炎、扁桃体炎、尿路感染、胆囊炎发作等);②各种应急情况(施行大手术、遭受严重外伤、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妇女妊娠分娩等);③糖尿病各种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等);④有一部分病人对口服药物过敏,或有严重胃肠道疾病不能耐受,以及肝肾功能不良或有严重缺氧(如心衰)的病人;⑤“久病”患者,多数患者在患病8~10年左右就不能仅靠口服降糖药来控制血糖,应该用胰岛素治疗。
140 糖尿病人消瘦是好事吗?
经常有糖尿病人会问服降糖药后人瘦了,过去的“老板肚‘也缩小了,担心会继续瘦下去。对这些病人通过体检、胸片、B超、肝肾功能等检查,排除了恶性肿瘤的可能,同时也没有发热、腹泻等其他病存在,可认为体重减轻与糖尿病有关。这种减轻是逐渐的,往往每月减一两斤,到半年以后就放慢了,体重不容易再往下掉了。
一般认为病情好转差不多都是体重增加,但糖尿病人这一种体重减少是好现象。因为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之一是腹部脂肪增多产生胰岛素抵抗所致。如果体重减轻,尤其是腹部脂肪减少,可使胰岛素抵抗减轻,因而对病情有利。怎么会造成这一现象呢?首先是因为患者做到了饮食控制,并加强运动,经过一阶段治疗,体重应该逐步减轻,说明治疗有效。其次是因为一些药物的影响,如适用于肥胖或食欲较强者的二甲双胍,可能使食欲减退,加强了饮食控制。拜唐平使葡萄糖吸收减少,有时也使体重下降。
2型糖尿病的治疗目标,除了血糖、血压、血脂等保持正常外,还有一个目标即体重减轻到理想体重。总之,患者体重减轻,尤其是腹围缩小,是好事,而不是病情加重的症状。
141 对糖尿病患者有哪些忠告?
1、糖尿病患者不要悲观失望,也不要麻痹大意。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治疗需持之以恒,要保持心理平衡和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合理用药,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糖尿病患者仍然能享受正常的生活,健康长寿。
2、糖尿病病人外出时应随身携带糖尿病卡,卡片上应注明患者的姓名、年龄、家庭地址及电话号码(重要的是相关联系人的通讯方式),写明疾病名称、现在使用的降糖药名称及剂量等,如果出现意外,其他人发现后可帮助处理。必要时可随身携带含糖食品:如水果糖、巧克力、甜饼干等,当突然出现心慌、手抖出汗、头晕乏力等低血糖征象时及时服用,以避免情况恶化。
142 什么叫低血糖症?低血糖危害远胜于高血糖吗?
低血糖症是指血浆葡萄糖(血糖)浓度低于3.0毫摩尔/升而导致的脑细胞缺糖的临床综合征。许多糖尿病患者都曾有低血糖的经历。当血糖过低时,患者会突然头晕、心慌、饥饿、手抖、出虚汗、浑身不适。严重的低血糖,空腹血糖(随机血糖)<2.8毫摩尔/升以下,可导致神志不清、昏迷、甚至死亡。
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只要早发现,及时治疗,可迅速缓解。
预防低血糖,必须注意:①注意规律饮食,不要随意不吃饭或减少饭量;每餐以碳水化合物类食物为主,不能为了降低血糖不吃主食。②根据身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不要突然过度增加运动量,不要空腹时运动,运动时间约30分钟,并随身携带含糖食品,以备发生低血糖反应时立即服用。③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不要擅自更改治疗方案。④不要轻信广告宣传的降糖药。⑤患者一定要坚持规律监测血糖,以便及早发现症状不明显的低血糖。如果证实血糖较低,应立即进食水果、点心(如饼干)、巧克力、甜饮料等,一旦低血糖症状持续15分钟还没有明显改善,应马上到医院就诊。
低血糖危害远胜于高血糖吗?
对于糖尿病人来说,低血糖主要是没有掌握好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这三条原则。老年糖尿病患者最容易发生低血糖症。最常见于滥用口服降糖药或剂量过大,或注射胰岛素剂量过大、时间错误或剂量未变却因某种原因没能按时进食或食入量太少。其他原因还有:长时间剧烈运动或运动量过大,尤其是空腹进行剧烈运动而未及时调整饮食,空腹过量饮酒等。
高血糖危害是长期缓慢发生的,暂时不影响生命;而低血糖危害快速、危及生命。大脑对于血糖依赖程度最高,低血糖会首先损伤脑细胞,由于脑细胞的供能减少,导致脑细胞坏死与软化,如果持续低血糖昏迷超过6小时,脑损伤不可逆转;而低血糖又减少了心脏的供能与供氧,易发生心律失常和诱发心肌梗死。
143 什么叫血脂蛋白?怎样认识血脂蛋白?
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统称为血脂。血浆中的脂类主要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血脂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和脂蛋白结合,才能使脂类物质在血液中进行运输,这就好比不会游泳的人只有坐上了船,才能在江河中来去自如。脂蛋白好像运输工具一样,和胆固醇(TC)结合形成溶于水的复合物,把TC运输到全身多处。运输TC的脂蛋白有两种: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
人体血液中的LDL是造成“血管堵塞”即动脉硬化的真正元凶。LDL和TC结合形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其主要成分是TC,它将TC从肝脏运输到全身组织,被组织利用。当LDL过量时,它携带的TC便积存在动脉壁上,形成硬化斑块,阻塞血管引发心脑血管病。因此,LDL-C是健康的一大拦路虎,也被称为“坏胆固醇”。
HDL和TC结合形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DL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它就如同血管内的清道夫(“清洁工”),运载周围组织中多余的TC送回肝脏进行分解代谢,最终排出体外。因此,HDL水平升高有利于促进外周组织(包括动脉壁)移除TC,动脉壁被TC囤积的机会就减少,从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所以HDL-C也被称为“好胆固醇”。
总之,LDL和HDL的概念可记住:“低坏高好”。对待TC的态度是“提高降低”,“提高”指提升HDL;“降低”就是把LDL降下去。
血脂检查,一般20岁以上的健康成人每5年化验一次血脂,45岁以上的健康成年人应每年化验血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半年复查一次血脂。
144 什么叫血脂异常?
高脂血症(确切地应称为“血脂异常”)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过低。
血脂水平:TC<5.20(单位毫摩尔/升,mmo1/L,下同)(200,单位毫克/分升mg/dl,下同)为正常,>5.72(220)异常;TG<1.70(150)正常,>1.70(150)异常;HDL-C>1.04(40)正常,<0.91(35)异常;LDL-C<3.12(120)正常;>3.64(140)异常。
145 血脂检查前有哪些注意事项?
1、禁食 检测空腹血脂时,一定要抽取空腹12小时以上的静脉血。
2、取血化验前的最后1餐应注意:忌食高脂食物,3天内不饮酒,可避免造成食物中脂肪和酒精等对TG一过性升高的影响,导致化验结果有误,但饮少量水是允许的。
3、抽血宜取坐位。因为人躺卧5分钟,TC开始下降,从站姿到坐姿20分钟,约降低6%。故要求坐5~10分钟后抽血,且每次抽血姿势一致,这对结果影响最小。
4、压脉带结扎手臂肘前静脉上端时间不要超过1分钟,结扎超过2分钟,血脂升高2~5%,超过5分钟,TC升高5~15%。
5、在生理和病理状态比较稳定的情况进行化验,4~6周内应无急性病发作。
6、注意药物的干扰。抽血前二三天内不要服用某些药物,如避孕药、冠心平、维生素A、D、硝酸甘油等。
146 血脂测定有何意义?
为了早期预防动脉硬化,了解自己的血脂水平有一定意义。目前已证明对高血压病人降脂是十分重要的。高血压常伴高血脂,预后是不良的。长期服用降脂药,如他汀类,可使高血脂病人心源性死亡危险降低50%。高脂血症包括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前者中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危害性大。两种高脂血症在药物治疗中也有所不同。
147 血脂异常与哪些疾病密切相关?
一、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二、高血压;三、脑中风;四糖尿病;五、肾病综合征;六、脂肪肝;七、胰腺炎等。
148 血脂异常与动脉硬化有什么关系?有什么危害?
血脂是人体中一种重要的物质,有许多重要的功能,但不能超过一定范围,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斑块”,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增多、增大,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严重时血流被中断,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心脏,就引起冠心病;发生在脑,就出现脑中风;如果发生在眼底血管,将导致视力下降、失明;如果发生在肾脏,就引起肾动脉硬化,肾功能衰竭;发生在下肢,就会引起下肢动脉闭塞症,出现肢体溃疡或坏死。此外,还可引起高血压,诱发胆结石、胰腺炎、脂肪肝等疾病,最新研究提出血脂异常可能与癌症的发病有关。
149 哪些人易患血脂异常?为什么45~55岁男性是血脂异常的高危人群?
长期过多摄入高脂肪、高糖饮食的人;体型肥胖者;有血脂异常家族史者;中老年人;绝经后妇女;长期吸烟、酗酒者;习惯于静坐、生活无规律、精神常处于紧张状态者;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者。有报道,长期饮用纯净水可引起高脂血症。
目前血脂异常人群主要集中在四五十岁,以男性为主,照此趋势发展下去,血脂异常的人还会越来越多,并呈低龄化趋势。目前,对血脂异常来说,膳食不合理则是“罪魁祸首”。现在人们工作生活压力大,没有时间运动,应酬多,饮食结构不合理,尤其四五十岁的上班族,血脂已很高,但还是不能戒烟,他们通常苦着脸说应酬太多,不喝不行呀!宁伤身体,不伤感情呀!不过,由血脂异常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是能预防的,如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危险就降低2%。而预防血脂异常要在18岁以前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40岁左右要强化预防。
150 怎样自查高血脂?
要想知道自己是否出现高血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判断:①常出现头昏脑胀或与人讲话间歇容易睡着。早晨起床后感觉头脑不清醒,早餐后可改善,午后极易犯困,但夜晚很清醒。②睑黄疣是中老年妇女血脂增高的信号,主要表现在眼皮上出现淡黄色的皮疹,米粒大小略高出皮肤,严重时布满整个眼皮。③腿肚经常抽筋、刺痛,这是胆固醇积聚在腿部肌肉中的表现。④短期内在面部、手部出现较多黑斑(斑块较老年斑略大,颜色较深)。⑤记忆力及反应力明显减退。⑥看东西一阵阵模糊,这是血黏稠,血流速度减慢,使视神经或视网膜暂时性缺血缺氧所致。
151 血脂异常有哪些症状?
血脂异常的发病是一个长期、慢性过程,初期通常没有任何不舒服感觉,只有多余的脂肪在血管内皮引起沉积,产生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冠心病、脑中风等疾病时,会出现胸闷、心慌、气短、胸痛、乏力、头晕、头痛、耳鸣、口角歪斜、言语欠清、肢体麻木、偏瘫等症状,有时还有黄色瘤。甘油三酯明显增高还可以引起急性胰腺炎等疾病。
152 如何综合防治血脂异常?
调节血脂的三大法宝是:调节饮食结构、改变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
一、调节饮食结构 1、限制摄入富含脂肪、胆固醇的食物,例如动物的内脏、动物脑、禽类肉皮、鱼子、蟹黄、蛋黄、松花蛋、猪油、肥肉等;2、补充优质动物蛋白:牛奶、牛羊肉、蛋、鱼、虾、去皮鸭肉等;3、食用油选用植物油,每人每天以25~30克为宜;4、增加维生素、纤维素的摄入,如新鲜蔬菜(增加深色或绿色蔬菜比例)和水果;谷类食品为主,粗细搭配,粗粮中适当增加玉米,燕麦等成分,增加豆类食品,提高蛋白质利用率;减少精制米面、糖果、甜糕点、午餐肉、香肠等的摄入,以防热量摄入过多;5、限盐。
二、改善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少饮含糖量多的饮料,少喝咖啡、多喝茶,不要偏食,饥饱不宜过度,切忌暴饮暴食或塞饱式进餐,改变晚餐丰盛和入睡前吃宵夜的习惯。减肥,适当参加有氧运动,例如太极拳、气功、健身操、快走和倒走、慢跑、骑自行车慢行、游泳、登山、门球、羽毛球等。停用女性激素、口服避孕药等不利于改善血脂异常的药物。同时注意心理健康,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153 如何选用调血脂药物?
治疗高脂血症的常用药物可分为二类。一类称他汀类,包括辛伐他汀(舒降之)及其滴丸(剑之亭)、洛伐他汀(美降脂)、阿托伐他汀(阿乐)、氟伐他汀(来适可)等,胆固醇增高为主者应选用他汀类药物。另一类称为贝特类,包括吉非貝齐(诺衡)、非诺贝特(力平脂)等。甘油三酯增高为主者应选贝特类。两者(TC和TG)均增高者可选用阿乐或中药制剂血脂康。
调脂药一般用药1~2个月后,才能见效,即使血脂已经正常,也可长期服用,这对冠心病及脑供血不足患者尤为重要。用他汀类药时有少数患者服药后可出现原因不明的肌肉疼痛,触痛或无力,停药后,大多数会恢复。两类药都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增高),尤以贝特类为甚,应定期检查肝功能。由于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有较大差别,因此,服药后1~3个月应复查血脂、血尿酸及肝肾功能。常年服药者可3~6个月复查一次。
154 单纯甘油三酯升高怎么办?
单纯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是指血中仅有甘油三酯(TG)增高,胆固醇(TC)、低密度蛋白质(LDL)等均在正常值范围内。TG增高的主要原因可能与高热量食物摄入过多、长期摄入过多脂肪、运动量和体力活动过少、肥胖、血糖代谢紊乱、长期服用利尿剂等因素有关。另外,饮酒、精神紧张及遗传因素对TG增高也可产生一定影响。
TG增高可促进血液黏稠、血流缓慢,易引起血小板聚集,过多脂质会沉积血管内壁,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资料显示,女性的TG增高,可能成为冠心病的最危险因素,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早期发现TG增加,可采取:1、合理饮食。调整饮食结构,尽量少吃动物脂肪,减少糖和甜食的摄入量,粗细粮搭配,适当补充蛋白质,宜食瘦肉、鱼类、去皮鸡鸭肉、牛奶、豆类及豆制品。芹菜、大蒜、洋葱、香菇、蘑菇、木耳、苹果、橘、猕猴桃等新鲜蔬果,对降脂有利。2、适度运动有助于降血脂,并对控制体重有益。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跳舞、做操、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量力而行、持之以恒。3、药物调脂,必须遵照医嘱,切勿随意乱服,以防止发生不良反应。4、监测血糖。血糖代谢紊乱常可导致单纯甘油三酯增高。
155 深海鱼油和鱼肝油有什么区别?
深海鱼油是保健品,它来自深海鱼类(如三文鱼、沙丁鱼等)脂肪的提取物,富含健康饮食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珍贵不饱和脂肪酸,而普通鱼类含量极微,陆地动物体内几乎不含。
深海鱼油的作用是能降低LDL,减少血黏稠度,防止血液斑块形成,具有降低血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辅助作用。但其毕竟是保健品,不宜多吃。
鱼肝油主要成分是维生素A和D,既是强壮骨骼的营养品,也属于药品。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和眼球干燥症,但儿童过多服用维A,会影响骨骼发育,骨骼只长粗而不长长,使孩子成为一个长不高的人。鱼肝油中所含的维D是人体骨骼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一旦缺乏,会产生软骨症。因此,鱼肝油常用于防治夜盲症、角膜软化、佝偻病和骨软化症,同时对呼吸道黏膜有保护作用。
156 您知道餐桌上的调脂“良药”吗?
高脂血症除了可通过调脂药物治疗外,合理科学的膳食也可产生神奇的调脂疗效。在日常饮食中的许多普通食物,其实就是降低血脂的“良药”,而且“食疗”是最安全的治疗方法。哪些食品是餐桌上的调脂“良药”?
1、蔬菜类
黄瓜 所含丰富的纤维素能促进肠道排出食物废渣,从而减少胆固醇的吸收。此外,可抑制体内糖类转变成脂肪,有减肥和调整脂质代谢的功效。
茄子 含有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紫茄子含有较多的维生素P,能提高微血管弹性,降低胆固醇,防止高脂血症引起的血管损害,可辅助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
洋葱 除降血脂外还可预防动脉硬化,是防止心血管疾病的理想食物,还有降血压作用。
芹菜 能帮助排除肠道中多余的脂肪。
韭菜 具有降血脂、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
黑木耳 有促进消化和降血脂作用。
大蒜 新鲜大蒜能大大降低血中有害胆固醇的含量,还有抗菌、抗肿瘤功效,并能预防动脉硬化和降低血糖。
香菇 具有消食、去脂、降压等功效,能防止便秘。常食香菇能降低TC和TG。
生姜 对降血脂、降血压、防止血栓形成有很好的作用。
2、水果类
苹果 有抗动脉硬化作用,并能降低血胆固醇浓度。
葡萄 葡萄汁与葡萄酒能降低胆固醇,抑制血小板聚集。
山楂 能降低血压,能促进胆固醇排泄而降低血脂,但不宜空腹食用和多食,最好在饭后食用。
3、杂粮类
玉米 能降低血清胆固醇。
燕麦 能降低血浆胆固醇浓度。
番薯 适量食用能预防动脉硬化,使皮下脂肪减少,避免出现过度肥胖。但过多摄入后使进食总热量增加,反而不利于降血脂。
绿豆 能有效降低TC、TG和LDL-C,明显减轻冠状动脉硬化病变,起到防治冠心病的作用。
大豆 大豆及其制品可降低TC,有效降低血脂。
4、水产品类
海带 能清除附着在血管壁上过多的TC,促进TC排泄,控制TC的吸收,并能降低血压。
甲鱼 能有效降低高脂饮食后的TC含量。
鱼 尤其是食用来自深海的鱼类,TC和TG的含量、血黏稠度均有降低,还能降血压。
5、奶类
牛奶 可降低血中TC。牛奶含有较多的钙,也可降低人体对TC的吸收。
酸奶 既含有牛奶的营养成分,又含有助消化作用的乳酸菌,降脂减肥作用更胜一筹。
此外,茶叶、菊花、荷叶等均有一定的降脂作用。尤其是菊花,不仅能有效降血脂,且可预防动脉硬化及降血压,作用持久且平稳。
157 什么叫脂肪肝
脂肪肝就是肝脏被过多的脂肪占据了(肝内脂肪堆积)。正常肝的总脂肪占肝脏重量的2%~3%,当各种原因引起肝内蓄积过多的脂肪,超过肝脏重量的5%,就称为脂肪肝,严重者脂肪量可达40%~50%,其中脂类主要为甘油三酯。
近年来,由于大量饮酒、饮食不当、久坐少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体胖的人多了,引起脂肪肝患病率高达5~20%,大约75%~95%的嗜酒者有脂肪肝(有统计表明,每天饮100克烈性白酒,持续10年,发生脂肪肝的几率达到90%)。腹部B超检查是发现脂肪肝的首选方法,同时要配合肝功能化验、血脂、血糖测定,还可以进行CT、磁共振、肝活检等检查。
158 脂肪肝有哪些症状?
起病隐匿,病程漫长,轻度脂肪肝者本人可能没有不适的症状,易被忽视;中度脂肪肝患者可有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饱胀、恶心、嗳气、肝区隐痛、乏力、易疲劳、经常失眠、性功能减退等症状。如果病情进一步严重,可导致肝硬化。肝脏脂肪增多时,由于患者转氨酶常有持续或反复升高,又有肝肿大,易误诊为肝炎。有些病人在发病初,面色红润,胃口特别好,这些假像造成了误诊,因此,出现上述症状,要引起足够重视。
159 哪些人易患脂肪肝?
长期酗酒、营养过剩(长期摄入高脂、高糖饮食)、营养不良(如长期素食、节食等)、肥胖缺少运动、糖尿病、病毒性肝炎、甲亢、重度贫血,药物引起的肝脏损害等。高脂血症也会伴有脂肪肝。精神心理与社会因素,如久坐少动等与脂肪肝也有关联。临床上常见的脂肪肝有:肥胖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营养不良性脂肪肝、糖尿病脂肪肝、妊娠脂肪肝、药物性脂肪肝等。
160 脂肪肝有什么危害?需不需要治疗?
单纯性脂肪肝可演变为脂肪性肝炎,以肝细胞损伤为主,肝硬化的发生率高达25%,其中部分患者会发展肝硬化,出现肝腹水,肝昏迷,黄疸等症状,严重危及生命。还会引起血脂异常,促进动脉硬化,诱发或加重高血压和冠心病、脑中风等。脂肪肝属于可逆性疾病,可积极治疗清除肝内多余脂肪,恢复正常肝脏,预防发生严重后果。
161 如何综合治疗脂肪肝?
一旦患了脂肪肝,应积极采取措施,尤其在初期可以阻止脂肪肝的发展,大多数患者会有好转,能够得到健康。首先要去除病因,其次要控制饮食,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提倡摄取高蛋白质、高纤维素、高维生素、低糖、低脂的食物,逐步养成“荤素搭配、多素少荤”的饮食习惯。长期饮酒者应戒酒,戒酒会使酒精性脂肪肝停止发展,并有可能恢复正常;如继续饮酒,则脂肪肝有可能转化为肝硬化,甚至发展为肝癌。加强体育锻炼,促使体内多余脂肪的消耗,努力将体重控制在理想水平。调脂药物可有效治疗脂肪肝,且能有效预防脂肪肝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如果发生肝功能损害,可选择保肝,降酶等治疗,这些都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总之,脂肪肝患者切记“三低、三限、三适当”:即低热量、低脂肪、低糖类;限制体重、限制动物脂肪,限制纯糖食品;适当补充优质蛋白、适当参加户外活动和锻炼、适当休息,注意劳逸结合。
162 如何走出防治脂肪肝的误区?
1、“有症状再治疗”,错误。脂肪肝在早期病情轻时没有症状,这是因为:①脂肪肝是一种慢性过程,进展缓慢;②肝脏没有痛觉神经,在病变轻微时,没有明显疼痛感觉;③肝脏有很强的代偿能力,只要有1/3肝组织正常,人体就可维持正常生活。因此,很多人患了脂肪肝自己并不知道,在体检时才意外发现。
2、“治疗脂肪肝已有特效药”,错误。脂肪肝没有特效药,但可根据病因,制定相应的措施,如由肥胖引起的,应调整饮食,即适量蛋白质、低糖、低脂、清淡的饮食,不可过饱,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限制热量摄入,同时加强运动,积极减肥,只要体重下降,脂肪肝会明显好转,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
3、“只要不酗酒就不会得脂肪肝”,错误。长期饮酒造成过多的甘油三酯堆积在肝脏中,导致脂肪肝,这是引发脂肪肝的原因之一。但还有许多因素可导致脂肪肝,如肥胖、糖尿病、甲亢、重症贫血,各种慢性感染及对肝脏有直接损害的某些药物等。
4、“脂肪肝都会变成肝硬化”,错误。临床表明,并非所有脂肪肝都会变成肝硬化。因营养过剩和肥胖而引起的脂肪肝预后相对较好。大多数脂肪肝病人只要坚持治疗,预后良好,不会变成肝硬化。
5“脂肪肝病人应该吃素”,错误。脂肪肝病人只要去除病因,注意饮食平衡,加强锻炼并进行系统治疗,能控制病情发展。脂肪肝是可防可治的。完全吃素会引起蛋白质摄入不足而影响健康。
163 消化系统衰老的表现有哪些?
1、偏爱味重的食物 由于味觉迟钝和嗅觉的敏感性下降,偏爱味重的食物。
2、牙龈退化萎缩 牙龈退化萎缩,牙齿松动,逐渐脱落。牙周膜变薄,牙龈退缩,牙根暴露,易患牙周病。咀嚼能力明显下降,消化能力减弱。
3、反流 食管胃内容反流及食管炎是老龄性食管的常见变化。反流常发生于饭后30分钟或平卧时。
4、上腹饱胀 胃是内脏衰老的镜子。老年慢性胃炎的主要症状为食后上腹饱胀不适、胃部隐痛、嗳气、反酸、恶心、食欲不振及体重减轻等。老年人胃黏膜修复能力较差,易引起胃黏膜细胞异常增生,这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5、贫血 老人的小肠平滑肌变薄,收缩蠕动无力,分泌减少,消化力下降,吸收能力也逐渐降低,由于胃酸不足,对维生素B12及叶酸的吸收能力降低,因而易发生贫血。
6、便秘 老年人经常会便秘,有痛苦的便秘是指粪块坚实、排便费力、疼痛,大多反映结肠、直肠有痉挛;无痛苦的便秘为肠管无力、单纯性或自发性便秘,主要由于结肠的敏感性降低所致。运动少的老人,特别是下肢骨折、半身不遂、坐轮椅或长时间卧床不起者尤其会发生便秘。
7、肝脏疾患 老年人的肝脏逐渐萎缩、体积变小,重量减轻。肝癌是老年人好发的一种恶性肿瘤,50~70岁为高发期,老年人一旦出现腹痛、肝大、体重减轻等变化,应及时就诊。
8、胆囊疾患 老年人胆囊及胆管变厚,弹性降低,胆囊下垂,胆汁减少而黏稠,易发生胆囊炎和胆石症。
9、胰腺炎症 老年人的胰腺会变小、变轻、变硬,各种酶的分泌直线下降。胆石症是引起胰腺炎的一个重要原因,胰腺炎和胰腺癌是最常见的老年胰腺病。
164 什么是消化道疾病的报警症状?
消化道的报警综合症状是贫血、消瘦、大便隐血、偶有吞咽困难等症状,如有上述症状立即到综合性医院做全身检查。如肝、胆彩超、血常规、肝功能等。大便隐血试验、电子胃镜检查、电子结肠镜检查以排除食管癌、胃癌、结肠癌、肝癌、胰腺癌等。及早检查明确诊断,对预后有很大好处,可给治疗留有时间。
165 四大胃炎怎样防治?
浅表性胃炎:70%的人都有。在所有人群中,有70%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浅表性胃炎,只是有些人没有症状而已。自我感觉 有中上腹疼痛、恶心、想吐。胃镜下黏膜红白相间,以红为主。防治方法 浅表性胃炎是所有胃炎中最轻的一种,如没有出现症状,一般通过预防即可缓解,如不吃或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伏案工作1~2小时后休息一次。
胆汁返流性胃炎:心理调节很重要。在胃病人群中,胆汁返流性胃炎非常多见,常见于胃大部分切除术的病人,胆囊结石、胆囊炎症病人,有消化性溃疡的病人。可造成胆汁、胰液和其它消化液返流胃里,灼伤胃黏膜,引起充血、水肿。自我感觉 病人感觉胃脘部灼热、疼痛、腹胀、口苦口干,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可加重症状。防治方法 每次用100克新鲜金钱草熬水当茶饮,对改善返流症状有很好的作用。此类患者在生活上应少吃或不吃高糖食物,因为这些高糖食物可产酸、产气,加重腹胀。特别要注重情绪的调控,不能经常情绪波动、生气、郁闷,否则会加重症状。
糜烂性胃炎:保护胃黏膜为主。这是一种特殊型胃炎。自我感觉 主要表现为各种类型的胃脘部疼痛、上腹胀满,甚至有时还有少量的胃出血。防治方法 要及早治疗,控制不好极易形成溃疡。一旦确诊患者应戒烟;忌食一切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夏天不能喝冰镇饮料、啤酒及其它酒类;不要进食过硬、粗糙以及香、脆、油煎及油腻食物,这些食物都可损伤胃黏膜,不利于已糜烂黏膜的修复;不宜喝浓茶。
萎缩性胃炎:癌变可能性不大。此病多见于中老年人,70%以上的老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萎缩性胃炎,但不一定发病,可以没有症状,多半是老年腺体萎缩的一个退行性改变。自我感觉 部分老年病人的胃黏膜好似没有津液覆盖,形同一个“干燥”胃。防治方法 一旦确诊,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必恐惧癌变。因为萎缩性胃炎到癌变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而且癌变率非常低,仅有1‰~3‰。在饮食上宜多吃养阴的食物,如甲鱼、银耳汤。药物可用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另外,一定不要喝酒,不能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166 什么叫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GERD)为消化系统常见病,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食管慢性疾病。尤好发于老年人,并易误为冠心病心绞痛。在西方国家,GERD在成年人群中发病率可达20%~30%,我国为2%~6.2%,但有增加趋势。
GERD的全球定义:2006年蒙特利尔定义认为,烧心和反流是典型反流综合症的特征性症状。典型的烧心和反流症状如果使患者感到不适就足以诊断GERD,而无需依赖其他检查手段。反流症状是否为不适症状由患者决定,当胃食管反流的主要症状影响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时就认为是不适症状。反流症状不会引起不适的不足以诊断GERD。所谓不适症状是指每周至少有2次胃灼热(烧心)发作。
导致胃食管反流的原因有食管下段括约肌短暂松弛或动力不足、胃内压力增高和食管蠕动减弱等,造成胃内酸反流,饮酒、吸烟、肥胖(体质指数>25)、妊娠等都是危险因素。经常食用柑橘类水果,巧克力、番茄、洋葱、大蒜、碳酸饮料和辛辣食物也可引起GERD。
GERD有哪些主要症状?①烧心 是指胸骨后(或上腹)出现烧灼或麻辣感,有从下往上(口侧端)蔓延的趋势,如果是下腹部的灼热感,并不能称为烧心。常在餐后30分钟(也有1~2小时)或平卧时出现,食量越大症状越重。②反酸(反流) 多数病人感觉有胃内容物(食物或胃液)上返到胸骨后(食管)、咽部或口腔。有时还可返出胆汁。需要与嗳气等症状鉴别。③胸痛 胸骨后疼痛,可向肩、颈、耳后或左臂放射,而被误认为是心绞痛。④上腹痛 剑突下或上腹部疼痛可以是GERD的主要症状。⑤吞咽困难 早期为间歇性,久之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而误认为食管癌。⑥胃胀嗳气 可能吞咽过多气体或胃内食物发酵产气有关。⑦慢性咳嗽 呈慢性呛咳,夜间可以呛酸,且反复发作,服化痰止咳消炎药难以见效。⑧哮喘 解痉药或糖皮质激素无能为力。⑨咽炎、慢性喉炎 咽部异物感、喉痛、声音嘶哑更为多见。⑩出血 如果食管黏膜糜烂或溃疡,出现慢性、少量出血表现呕血或黑便。
在GERD中,以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最为常见,临床上有典型的反流烧心症状出现,但胃镜检查食管黏膜未见明显损害(占60%)。
167 什么叫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征候群,主要症状为上腹部不适、隐痛,早饱、胀满、烧心、进食减少等,但经胃镜、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腹部B超和各项化验检查,除轻度胃炎外无异常发现,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也有称之为胃轻瘫综合征。治疗可用胃动力药如吗丁啉等,少食多餐、加强锻炼等。
168 恶心呕吐常见于哪些疾病?
恶心与呕吐是一种特殊的主观感觉,是想胃内容物经口吐出来,对食物感到厌恶。没有吐出胃内容物的叫干呕。呕吐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可将胃内的有害的胃内容物排出,但强烈的频繁的呕吐,会引起身体不适、脱水、胃液丧失,电解质紊乱。
恶心及呕吐虽属消化系统和腹膜疾病的常见症状,但亦可发生于其他多种非消化系统疾病。如妊娠呕吐、各种急性传染病、发热、尿毒症、脑炎、脑膜炎、颅压增高(如脑水肿、颅内占位性疾病)、内耳眩晕症(梅尼埃病)、急性心肌梗死(尤以后壁)、偏头痛、药物中毒及精神、神经症等。不论是哪一种病因引起的呕吐,一定要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早治疗。
169 经常呃逆是什么原因?
呃逆俗称:“打嗝”,是自觉的膈肌痉挛引起呼吸肌收缩时声带突然关闭发出的声音,正常多在饱餐、饮酒过度、吸烟、精神紧张后等情况下发生。持续时间长短不等,几分钟或几个月。若持续几周不缓解,则称为顽固性呃逆,常有器质性疾病存在的可能,其原因很多,有局部性和周身性两种。局部原因如胃扩张,膈下脓肿、肿物、腹腔出血,横膈受刺激致食管扩张,急性心肌梗死,耳部鼓膜受刺激等;全身性原因如尿毒症、低血钠等。
170 急性腹痛可能是哪些病?
1、外科急性腹痛 一般起病急、变化快、病情重。
1.1急性炎症 如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输卵管炎等。
1.2急性出血 如肝、脾、胰外伤破裂,宫外孕破裂、肾破裂等。
1.3急性穿孔 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外伤性或病理性肠穿孔等。
1.4急性管腔梗阻 如肠梗阻、胆道蛔虫或结石、输尿管结石等。
1.5急性绞窄 如绞窄性肠梗阻、肠套叠、嵌顿疝、肠系膜血管栓塞、卵巢囊肿扭转等。
2、内科急性腹痛 多先有发热伴炎症性疾病,如急性胃肠炎、痢疾、伤寒等,开始腹痛较轻,以后逐渐加重。心梗、糖尿病酸中毒等也会引起腹痛。
腹痛的性质和部位在鉴别诊断上有重要意义。持续性钝痛多为炎症或出血;阵发性绞痛表示管腔梗阻,痉挛收缩;持续性腹痛伴阵发性加剧,表示炎症和梗阻同时存在。腹痛部位对病变有定位意义,如急性炎症腹痛在右下腹者多为阑尾炎;在右上腹者多为胆囊炎;穿孔性腹膜炎疼痛从上腹部开始者,多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从下腹部开始者多为肠穿孔;外伤性出血痛在左季肋部者,为脾破裂,痛在右季肋部者,为肝破裂。
171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有哪些?
1、胆道疾病:2/3的急性胰腺炎与胆石症有关,常称为胆源性胰腺炎。此外,急慢性胆囊炎、胆管炎、胆道蛔虫、胆道出口处的十二指肠乳头炎或狭窄也可引起胰腺炎。
2、酒精中毒:也是主要原因。
3、暴饮暴食:暴饮暴食易引起胰腺消化酶大量分泌,加之胆汁或十二指肠液逆入胰管则暴发胰腺炎。
4、严重感染:10%~15%的腮腺炎患者会并发胰腺炎,其他如肝炎病毒、柯萨奇病毒、细菌感染引起的败血症也能引起胰腺炎。
5、药物:已证实有30多种药物可引起胰腺炎,其中最常见的是利尿药、糖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等。
6、代谢与内分泌疾病:高甘油三酯血症、高钙血症等也可引起胰腺炎。
7、手术与创作: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腹部手术或外伤也可引起胰腺炎。
8、其他:肿瘤如胰腺癌、转移癌等可引起胰腺炎。
9、特发性:我国约占15%~20%,这部分病人的病因难以确定。
172 哪些病可致慢性腹泻?
慢性腹泻指腹泻持续或反复超过两个月,原因非常复杂,不一定全由肠道炎症、肠道寄生虫症引起。病因主要为器质性,有时为功能性。有些病症的早期表现不典型,有时可只表现为慢性腹泻。例如:
1、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可因进食量多而排便次数比正常增加,糖尿病所致的胃肠道植物神经病变可引起顽固性、间歇性腹泻,发作时间可为几天至几周;间歇期可为数周至数月,腹泻昼夜均可发生,多呈水样,约5%为脂肪泻。
2、甲亢 甲亢病人轻度腹泻比较常见,但通常不伴有肠痉挛性痛,患者由于肠蠕动快,消化吸引不良而出现大便频繁甚至腹泻。大便一般呈糊状,含较多未消化食物。
3、溃疡性结肠炎 女性多于男性,起病可急可缓,症状轻重不等,轻者每日排便3~4次,或腹泻与便秘交替;重者排便次数频繁,粪便多为糊状,混有粘液、脓血。
4、肝癌 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肝癌并不少见。肝癌患者的肝脏解毒功能下降,肠黏膜在有害物质刺激下产生肠毒素,使肠黏膜充血水肿引发腹泻。大便溏薄,一日数次甚至十余次或餐后即泻。
5、大肠癌 大肠癌多数发生在中年以后,当肿瘤有糜烂、溃疡、坏死时,可表现为腹泻、血便和里急后重,尤其是肿瘤位于直肠者,主要表现为血便、排便次数增多,排便不暢和里急后重。
引起慢性腹泻的原因还有很多,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胆石症、胰腺炎、晚期肝癌等。出现腹泻时,如果原发疾病的表现较为典型,则较易诊断;如果原发疾病的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有时误诊会长达数月或数年。
173 老年人为什么便秘发病率高?
1、老年人发生便秘与食物和体力活动减少有关,同时老年人胃肠分泌消化液减少,肠管的张力和蠕动减弱,参加排便的肌肉张力低下有关。2、生活习惯的改变,食物过于精细少渣,缺少膳食纤维,水分不足引起。如果增加植物纤维30克/天,两周时间可以降低饥饿和增加胃肠蠕动。3、精神、心理因素,许多有抑郁、焦虑、失眠、强迫观念及心理障碍等均易造成便秘。4、代谢因素,如乙状结肠中蛋白质代谢产物吲哚水平增加有关。5、出口梗阻,排便时盆底肌不能放松,反而收缩痉挛、肥大等称出口梗阻综合征。
174 多吃柿子会得胃石症吗?
胃内长“石头”,医学上叫“胃石症”,主要发生在多吃柿子时(吃柿子形成的胃石叫胃柿石),少数亦可由吃黑枣、野酸枣、带胶质的野果和橘子等引起。
为何吃柿子会得胃柿石呢?这是因为生柿子的杮浆和成熟柿子的表皮内含有一种收敛性物质鞣酸,以及柿子内含有的果胶和树胶也有粘合作用。当吃下大量柿子后,鞣酸可在胃酸的作用下形成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与果胶、树胶及食物中的纤维素等粘合在一起,并且越裹越大,最后形成胃杮石。
为了预防胃杮石的发生,一是不吃半生杮子;二是不大量吃柿子(包括成熟的柿子)。
175 老年人如何保护胃?
1、根据胃酸多少调节所吃食物 胃酸分泌过多的人常有烧心、吐酸水,应多吃含碱食物,如碱面条、碱面馒头、苏打饼干等。胃酸分泌过少的人,常有口苦及嗳气,应多吃些有酸味的食品,如西红柿、猕猴桃、苹果、山楂糕、酸奶、糖醋鱼等。
2、多吃保护胃黏膜的食物 含蛋白质多而易消化的食物,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如鸡蛋、牛奶、豆浆、豆腐、小米粥等。
3、不吃含防腐剂、添加剂的食品 平时应不吃或少吃方便面、火腿肠及一些罐头食品。
4、不服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品 保泰松、强的松、消炎痛、双氯灭痛(扶他林)、阿司匹林等对胃有刺激作用,应尽量少用,必须服用时,要选择刺激性小的同类药如萘丁美酮或肠溶剂型如拜阿司匹林。
5、杀灭胃内细菌幽门螺杆菌 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
6、及早治疗牙痛 牙齿有病或脱落势必影响咀嚼和食物的消化,老年人要及时治疗牙病和安装义齿,使食物能够嚼烂后咽下,避免加重胃的负担。
7、锻炼胃肠肌肉 可采用揉腹、腹式呼吸、仰卧起坐、俯卧撑等方法,应长期坚持。
176 冬天,怎样养胃?
冬天是胃病的好发季节,要注意养好自己的胃,避免发病。
1、加强体育锻炼 以提高抵抗力,改善胃肠血液循环,减少发病机会。
2、劳逸结合 工作有张有驰,生活规律,避免胃肠功能紊乱。
3、避免药物刺激 对胃有刺激的药物要饭后服用。
4、防止胃部受凉 天气寒冷时要注意胃部保暖。
5、饮食规律 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每餐吃七八分饱,避免暴饮暴食,进餐时细嚼慢咽,切忌狼吞虎咽,晚餐不宜过饱,睡前不宜进食。切记一定要进食早餐,且要吃好。有人形象比喻说早餐吃得像皇帝,中餐像庶民,晚餐像乞丐。
6、少吃刺激性食物 不宜经常食用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少饮酒、少喝咖啡、少吃油炸、油腻食品。
7、保持愉悦心情 保持情绪稳定。情绪不佳,影响食欲。久之,会影响胃的消化吸收。
此外,冬季为了御寒,可进食一些健胃、温胃、养胃的食物。健胃食物有猪肚、羊肉、银耳、扁豆或多吃粗粮。核桃粥、山药粥、百合莲子粥均可养胃。也可适当多食羊肉、牛肉、狗肉、桂圆肉等温性食物。冬季常饮红茶对胃有益处。
177 喝汤养胃有啥讲究?
俗话说:“饭前喝口汤、不用开处方”,是有科学道理的。
吃饭前,先喝几口汤,等于给消化道加点“润滑剂”,使食物能顺利下咽,防止干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
吃饭间,中途不时进点汤,有助于食物的稀释和搅拌,有益于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若饭前不喝汤,吃饭时也不进汤水,饭后会口渴,这时才喝水,反而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养成饭前或吃饭时不断进点汤水的习惯,还可减少食管炎、胃炎等病的发生。
当然喝汤要因人而异,并要掌握进汤时间。一般中晚餐前以半碗汤为宜,而早餐前可适当多些。喝汤时间以饭前20分钟左右为好,吃饭时缓慢少量喝汤。总之,喝汤以胃部舒适为度,饭前饭后切忌“狂饮”。
178 餐前该喝什么汤?
餐前喝汤是个好习惯,喝什么汤好呢?
肉食较多选蔬菜汤,以瓜类汤为好。饭菜肉类食物较多,选择丝瓜汤、冬瓜汤等,瓜菜类的汤口味清淡,可中和肉类的油腻。
鱼虾类食物选水果汤,也可在汤中加入党参、当归等中药材。海鲜的味道一般较淡,而水果汤是最开胃的。
素食较多的饭菜可选肉汤,以骨头和去皮肉为主,经长时间炖煮熬出来的浓汤。但痛风病人不宜多喝。
不过汤喝得太多会稀释消化液,也会减少正餐摄入量,1小碗就可以了。
179 哪些消化系统疾病不宜喝牛奶?
1、急性肠胃炎。2、返流性食管炎 喝牛奶会加重胃液返流。3、肠易激惹综合征 表现为持续或间歇性腹痛、腹泻或便秘,此时应避免喝牛奶。4、胃大部切除术后 此时残胃甚小,牛奶会迅速排入小肠,引起腹胀、腹泻、腹痛等。5、重症肝炎和肝硬化 高蛋白在肠道被细菌分解产生氨,可引起血氨增高,导致肝性脑病而昏迷。6、乳糖酶缺乏者 当肠道糖分解酶(主要是乳糖酶)缺乏,牛奶的乳糖不能被肠道消化吸收,便在结肠内被细菌酵解产气,出现腹胀、腹泻,可见于一些营养较差的人工喂养儿。
180 体格检查前如何饮食?
1、检查血糖前两天忌吃高糖食物 一般人检查血糖前1天尽量少吃高糖食物,但对于老年人,为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最好在检查前2天就不要进食高糖食物。
2、检查血脂、肝功能前3天不吃高脂、高蛋白饮食。做血脂检查,取血前应有2周时间保持平时的饮食习惯,并必须在餐后12小时方可采血。肝功能检查前24小时内,还要不饮酒,否则会影响结果。
3、检查肾功能前3天不大量进食高蛋白食物 尿素氮(BUN)和肌酐(Cr)是肾功能的重要指标,它们都会受到饮食的影响,特别是BUN,当摄入大量蛋白后,BUN将明显增加,Cr也会升高。为排除饮食影响,查肾功能前3天应避免进食高蛋白饮食。
4、做心电图、脑血流图前24小时内禁酒 在24小时内,酒精可使血液加速、心跳加快,甚至诱发心律失常。饮酒后做脑血流图会出现脑血流加快,造成血管梗阻的假象。
181 胃镜和钡餐检查各有哪些优点?
胃镜 准确地应称为上消化道内镜。它能直接观察上消化道各部位黏膜组织,能确诊食管、胃、十二指肠上部(球部)的各种病变,对典型病变直接作出诊断,对可疑组织,特别是早期肿瘤,可夹取组织(取样)作活检(病理鉴定)。还可作治疗操作,如取异物,电凝止血,导入激光治疗胃和食管恶性肿瘤等。但对管道外病变,上消化道运动情况的了解受限止。检查时因胃镜可与胃发生机械磨擦,患者会感到有些不适和痛苦。另外,胃镜价格比较贵,为重复使用,若消毒不严则会增加交叉感染机会,故不可滥用。
钡餐 也称上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不适感较轻,患者一般无痛苦和并发症,容易接受。口服钡剂进行检查,可查上消化道(范围同胃镜),当X线透过人体时,利用显示器间接观察被钡剂充盈的胃的形态、大小、位置及蠕动情况等,并进行摄像,结合临床表现作出综合判断;亦可查全消化道(下延至小肠、大肠),对较为明显的病变诊断率高,对胃肠道外病变、运动情况、小肠疾病的了解优于胃镜,但对浅表、细小、早期病变较受限制,对于部分临床症状和X线征象均不典型的患者还须结合其他检查。X线对人体有害,不宜近期重复检查。
182 哪些情况需做胃镜检查?
1、吞咽不利或进食有阻塞感。
2、有胃肠病史者。如已诊断有萎缩性胃炎者,通常应每年复查一次胃镜,以早期发现恶性病变。
3、没有胃肠病史而近期出现胃肠不适者。
4、一直有胃肠病而近期症状出现变化或加重者。
5、溃疡病患者。
6、胃及十二指肠息肉。
7、胃手术后。
8、反酸和烧心。是胃食管反流病的典型症状。
9、异物吞进食管或胃内者。
10、上消化道出血(或有黑便)部位不明确者。
11、原因不明的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和贫血。
12、直系亲属中有胃癌家族史,或在胃癌、食管癌高发地区。
13、年龄在45岁以上,平常有胃肠不适症状者。
胃镜检查须知:诊察前一天应控制晚餐进食量,晚上九点之后禁食,可适当喝点水,早点休息。诊察当天除喝水外,禁止吃饭,不要喝果汁等饮料,不要吸烟、不要服药。穿方便、易于更换的衣服出门,并摘掉假牙、手表、眼镜等,擦掉口红。
183 什么是内分泌和内分泌疾病?
内分泌是指机体自身通过腺体或特定的细胞,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并释放入血液循环中,调节各系统、器官、细胞代谢和功能,维持机体内部环境稳定的过程。这类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叫做激素(荷尔蒙)。这些腺体或特定的细胞称为内分泌器官、组织。
内分泌器官、组织本身的病变或者其他疾病通过神经一体液代谢紊乱的影响都可以导致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功能异常,从而引起内分泌紊乱,出现各种症状,称为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尿崩症、巨人症、侏儒症、皮质醇增多症等。
184 甲状腺功能紊乱须做哪些化验检查?
甲状腺功能紊乱患者须做的化验项目很多,但对每一个患者来说,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进行选择。
1、了解代谢状况 测基础代谢率(BMR)、血清胆固醇。
2、了解甲状腺激素浓度 测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T3)、血清甲状腺素(T4)、游离T3(FT3)、游离T4(FT4)。
3、了解垂体一甲状腺调节功能 甲状腺摄131碘率及甲状腺抑制试验、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刺激试验(TSH)及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兴奋试验。
甲状腺功能紊乱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首选筛查项目是血清(TSH)测定,确诊甲状腺功能紊乱的种类、严重程度及疗效监控,可同时测定血浆(清)甲状腺激素。
185 什么是甲亢?
甲亢即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甲状腺功能增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的一组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甲亢多见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4~6,各种年龄均可发病,但以20~40岁最多见。一般起病缓慢,不易确定发病日期。临床上主要有高代谢率症群、神经兴奋性增高、甲状腺肿大及突眼症等表现。
186 老人甲亢有哪些特点?
甲亢多见于青年女性,但60岁以上的老人也可发生,其临床 表现有下列特点:
一、以心脏症状为主 不少老年人常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在大量的甲状腺激素作用下,心脏负担加重,导致病情恶化,可以出现房颤、心动过速、心肌缺血、心绞痛甚至心衰。平时只注意病人心脏方面的症状,忽视了甲亢的存在,而耽误了治疗。
二、以胃肠道表现为主 以腹泻和消瘦为主要症状,通常感到食欲不振、厌食、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由于进食少、消耗多,一般体重都有明显下降,有的病人短期内可下降10~20公斤,常被怀疑患了恶性肿瘤。
三、以精神症状为主 多表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精神抑郁不欢、嗜睡、寡言少语、处事待人冷漠,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不振、恶心、畏寒、皮肤干燥等,与典型甲亢的症状相反,称为淡漠型(隐蔽型)甲亢,几乎仅见于高龄的老年甲亢病人。
因此,当老年人出现心动过速、房颤、急剧的体重下降、厌食或精神抑郁等情况下,要想到甲亢,及时就医。
187 什么叫甲减?
甲状腺机能减退始于成人期,称为甲状腺机能减退(甲减),最为典型或严重的表现是粘液性水肿。成人粘液性水肿以40~60岁多见,男女之比为1:4.5。在我国,40岁以上女性甲减的发病率高达10%。起病隐匿,难以估计时日。病程发展缓慢,可长达十余年才出现明显粘液性水肿的症状,最早表现为出汗减少、怕冷、动作缓慢等。典型的症状还有下列表现:①终日疲乏、记忆力明显减退、注意力不集中、不易激动,无汗及体温低于正常。②面容、表情可描写为“无表情”、“愚蠢”、“假面具样”、“呆板”,眼睑常下垂,鼻、唇增厚,舌大而发音不清,言语缓慢,头发干燥、稀脆,男性胡须生长缓慢。③手、臂、大腿皮肤苍白,可呈蜡黄色,粗糙、干厚,多鳞屑,有非凹陷性水肿,使2/3的病人体重增加。指甲厚脆,表面有裂纹。腋毛和阴毛脱落。④精神迟钝,目力、听触嗅觉均迟钝,伴有耳鸣、头晕。严重者有精神失常,呈痴呆、昏睡状。手足麻木,脑电图检查异常。⑤肌肉松弛无力、关节常疼痛。⑥脉搏缓慢,心音低弱,心动过缓,久病者易并发动脉硬化,发生心绞痛和心律不齐。血压一般正常,中年及老年妇女可有血压增高。⑦胃口欠佳、厌食、腹胀、便秘、肝功能中ALT可增高。⑧1/3的病人可有轻、中度贫血。⑨最严重时可出现昏迷,多见于年老长期没有治疗者,大多在冬季因寒冷及感染而发病。
总之,中年女性出现疲乏、出汗、怕冷、动作缓慢、记忆力减退、发胖、皮肤干燥、起皮、关节疼痛及便秘等症状,要当心患上甲减。
188 什么是甲状腺肿瘤?
可分为甲状腺良性瘤(腺瘤)和甲状腺恶性瘤(腺癌)。
1、甲状腺良性瘤 可为甲状腺内单个结节(直径小于1.0厘米时一般不易按及)或多个结节,可与甲状腺肿同时并存或单独出现。腺瘤质地柔软,表面光滑可活动,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常在3厘米以内,无压痛。临床上大多无症状。甲状腺功能试验如T3、T4、TSH(促甲状腺激素刺激试验)一般均在正常范围。有专家指出,良性甲状腺瘤有10%~20%的恶变率。
2、甲状腺恶性瘤 呈结节性甲状腺肿大,质地坚硬如石,表现不光滑、不规则,固定,不痛,以单个结节多见,生长快。甲状腺癌可发生于各种年龄,尤其是既往(儿童期)作过颈部X线治疗者容易发病,可能和照射有关。根据细胞形态以乳头状癌最常见,约占甲状腺癌的半数,多见于儿童或年轻人(40岁前)女性患者。按病理分型,以分化癌为最常见的类型(约占70~80%),为无症状单个甲状腺块物,无压痛,表面光滑或不规则,质地坚硬,直径一般不大于3厘米,病至后期,常累及二侧甲状腺,伴以颈淋巴结、骨等部位转移。年青女性患者较多见。
189 甲状腺结节是什么病?
甲状腺是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腺体,正常甲状腺腺体是蝶形,分左右两侧叶和峡部,位于喉及气管前下方和两侧相对固定。甲状腺内的肿块统称为甲状腺结节,是最常见的一种甲状腺病症。有3%~7%的人由于体检触诊发现结节,有20%~76%的受检者通过超声检查可以发现有结节,尤以中年女性为多见,女男之比为4:1,中老年较青少年多见。引起甲状腺结节的常见病因有:①单纯性甲状腺肿 是引起结节性甲状腺肿最常见的病因。病史一般较长,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渐渐长大,而于检查时偶然发现。大多呈多结节性甲状腺肿。②甲状腺炎。③甲状腺腺瘤。④甲状腺囊肿。⑤甲状腺癌,其中分化癌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70~80%。
190 如何区别甲状腺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要不要手术?
甲状腺结节的性质有各种各样,在临床上区别结节为良性或恶性有时相当困难。任何甲状腺肿,不论甲状腺的功能为正常、减退或亢进以及腺体有无结节都有癌的可能。甲状腺癌常以甲状腺结节为其明显表现,因此,当临床上遇到结节性甲状腺肿时,区别结节的性质为良性或恶性,至关重要。临床上手术前区别结节的良恶性时,可参考:
1、年龄和性别 年龄是个重要因素,如年龄在40岁前,出现甲状腺单结节,质坚,活动度差伴压痛,临近颈淋巴结肿大者,提示恶性肿瘤。甲状腺癌可发生于各种年龄,但多见于年龄大的人。同样的结节,恶性的可能性男性比女性为大。
2、甲状腺癌的病发数,在单个结节中远比多结节性甲状腺肿为多见。
3、一个质地柔软、光滑、可活动的结节,大多为良性。一个坚硬、不规则、固定、生长快、不痛的结节多为恶性。
4、X线检查中如有气管移位或甲状腺肿块上细小点状钙化多为恶性肿瘤的佐证,而带状或环状的钙化提示良性瘤。有认为钙化的结节癌的可能性小。但有时乳头状癌亦可有钙化影。
5、甲状腺结节引起显著压迫症状或声音嘶哑者,应作手术治疗。
甲状腺肿瘤手术时均应争取作冰冻切片,以决定是否需作根治手术。
191 什么是单纯性肥胖症?
当进食热量多于人体消耗量而以脂肪形式储存体内超过标准体重20%时称肥胖症。单纯性肥胖症是指无明显的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为病因引起的肥胖,与年龄、遗传、生活习惯及脂肪组织特征有关。这类肥胖又可分为:①体质性肥胖症。患者自幼肥胖,从出生后半岁左右起由于营养过度,加以遗传倾向所致,饮食控制等不易见效,对胰岛素较不敏感。②获得性肥胖症。患者自20~25岁后由于营养过度及遗传影响而肥胖。
192 超重、肥胖怎样衡量?
通常用体重指数(体质指数、BMI)和腰围(WC)来衡量超重和肥胖。
1、BMI=体重(千克,Kg)/(身高×身高m)(Kg/m2)
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简称《指南》),确定BMI值“24”为中国成人超重的界限,BMI<18.5为体重过轻,可能预示有其他健康问题。18.5~23.9为体重正常,≥24(24.0~27.9)为超重;≥28为肥胖。
2、腰围(WC) 是指腰部周径的长度。腰围是衡量脂肪在腹部蓄积(即中心性肥胖)程度的最简单、实用的指标,测量腰围,最为便利直观准确,且几乎无成本。如果脂肪主要在腹壁和腹腔内蓄积过多,被称为“中心性肥胖”(“向心性肥胖”)。中心性肥胖是多种慢性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专家指出,腹部肥胖是心血管疾病潜在病因,并用水果喻体型:宁可胖得像个梨(下半身肥胖,脂肪分布在皮下),不要胖得像个苹果(又称中心性肥胖,脂肪在肚子周围囤积),当然最好是不胖。《指南》确定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为腹部脂肪蓄积的界限。
3、标准体重 男性:身高(cm)-100=标准体重(Kg);女性:身高(cm)-105=标准体重(Kg)。
凡超过标准体重10%为偏重,超过20%以上者为肥胖,低于10%者为偏瘦,低于20%者为消瘦。
超重、肥胖对身体和脏器带来一定损害:心脏负担增加、血脂升高、血压升高、动脉硬化等。使体重保持在正常水平,最主要的方法是坚持锻炼,减少热量摄入(包括动物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刻意节制食物,不能保证每日最基本热量摄入,或一味服用减肥药是不可取的。
外 科
193 阑尾长在哪里?肚子疼是阑尾炎吗?
从体表看,阑尾位于右下腹,外形像蚯蚓,长约5~10公分,直径只有0.5~0.7公分。但也有极少数例外,如可在右上腹,甚至在左腹部。肚子疼是个症状,好多病都可有肚子痛。阑尾炎的肚子痛有它的特点,一般痛开始在腹部的上方,以后逐渐移向脐部,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这叫阑尾炎的转移性右下腹痛。不过这种类型的腹痛只占70%~80%,所以不能单凭腹痛来诊断阑尾炎。
194 “盲肠炎”一定要开刀吗?
盲肠炎临床上指阑尾炎,是最常见的急性腹部外科疾病。在不同病人或不同病期,常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治疗上因人而异,有手术或非手术治疗者。按以下原则选择:
①对发病急症状重、腹痛剧的急性阑尾炎伴有化脓或腹膜炎者,应尽早施行手术治疗。②对于小儿、老人、孕妇罹患急性阑尾炎时,谨慎保守而主张积极手术。③对症状轻、时间长的慢性阑尾炎反复发作者主张手术,但要求诊断准确。④对早期阑尾炎或亚急性、慢性者,个别阑尾脓肿者,施行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
195 胆囊内长石头一定要开刀吗?
开刀切除胆囊是治疗胆囊内结石的首选方法,效果确切。对那些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腹胀消化不良,上腹部疼痛不适,有嗳气等症状的,就需要手术,不要等待。也有虽胆囊内有结石,但自己没有感觉,也就是说没有症状的胆囊结石,一般认为不需要立即行胆囊切除。也确实有20%~40%的胆囊结石可终生没有症状。但如果胆囊无功能、造影不显影、结石大、病人有心肺慢性病及糖尿病者,还是早点手术为好。现在趋势对年轻人应积极手术,对老年人则采取观察的态度。
196 腹腔镜切除胆囊(“打洞”)有哪些优越性?
胆囊结石、胆囊炎,过去认为传统的手术切除为最佳选择。近年来随着影像学和内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切除胆囊以其独特优越性受到广大患者亲睐和选择。其优点有:①手术创伤小 脐周打三个“洞”,即可切除胆囊,创口用“创可贴”即可。②手术时间快 10~20分钟结束手术。③切口疼痛轻 几乎无术后痛感,正常情况下术后6小时下床,3~4天出院。④腹部无手术疤痕不影响美观。⑤手术费用不增加或有所下降。
197 怎么会得疝气,掉入阴囊内的是什么东西?
怎么会得疝气有两个原因,一是腹壁强度降低,如老年人、久病以后,肥胖特别是腹部脂肪肥厚者,皆能造成腹壁肌肉萎缩,使腹壁坚强度降低。二是腹内压增高,如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排尿困难、妊娠、婴儿经常啼哭等。这两个条件具备,疝气就发生了。掉入阴囊内的多数是小肠的一部分,也有大网膜(就像猪肚里的花油)。掉到阴囊内的大网膜能与周围粘连,如以前好复纳,现在不能全部复纳了,就说明大网膜粘连了。
198 疝有危险吗?不开刀能好吗?
这个病一般没有危险。但若疝块突然增大,伴有明显疼痛,疝块失去以往的柔韧性而变得紧硬,不能还纳腹腔,甚至呕吐,这说明疝内肠管被卡住了,时间长了会引起严重后果,要立即到医院。用药物治疗疝气是无效的,等待也没有希望,时间越长疝块越大,不适感越重。对小儿、青壮年还是宜手术治疗。对少数多病体弱的老年人,可用疝带压迫。
199 小儿患有疝气怎么办?
小儿疝气在出生后很快就会发生,发病率高。当孩子哭闹、奔跑等用力过猛时就会在阴囊、阴唇上方看到包块,安静或平卧后又消失。一般不会有明显不适,或有逐渐增大而影响活动。严重时会发生嵌顿,哭闹不止、频繁呕吐,包块不能回纳甚至威胁生命。除少数婴儿疝气外,一般应尽早施行手术,以一岁至一岁半为宜。对发生嵌顿而不能还纳者,应急诊进行紧急处置,家长决不可掉以轻心。
200 “小肠气”的手术疗法有几种?
腹股沟疝俗称“小肠气”。除了传统的腹股沟疝的单纯疝囊高位结扎(儿童为主)及腹股沟管前、后壁修补术以外,目前手术多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即用人工合成网片,在无张力下进行修补。克服了传统修补术的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