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 怎样早期发现高血压?
首先,要大力开展健康教育科普活动,让广大群众提高包括防治高血压等常见病多发病的认知水平;其次,推行定期体格检查制度,及时发现高血压等常见病;第三,有高血压家庭史者,应定期(至少每月1~2次)测血压。
015 高血压早期症状有哪些?
1、头胀痛 高血压的机械作用使血管异常扩张,刺激动脉壁的痛觉感受器,引起头痛。
2、阵发性眩晕 高血压发作时头晕、眼花,主要是长期血压升高导致血管弹性变差,管壁变硬,加之动脉粥样硬化,若合并高血脂,血黏度增高,均会影响血流通畅。长期下去,人体始终得不到足够的血氧供应,诱发眩晕。
3、胸闷 由于心脏受高血压的影响发生了功能变化所致。
4、肢体麻木 高血压患者因血管舒缩功能紊乱或动脉硬化等原因,会引起肢体局部供血不足,特别是长期高血压得不到良好控制就容易损伤脑血管,引发脑血管意外,出现肢体麻木。
016 高血压有哪些常见症状?
高血压起病隐匿,进程缓和漫长。近一半患者持续数年、十几年而毫无不适感觉,往往在体检或并发脑卒中时才被发现。因此,高血压被称为“隐蔽杀手”。高血压的症状多样化,因人而异。常见有:头昏、头痛、耳鸣、眼花、失眠、记忆力减退、烦躁易怒、心慌、胸闷等。血压升高水平与症状严重程度不呈正比。
017 如何诊断高血压?
“指南”规定,诊断高血压以汞柱血压计为首选。检查前30分钟不饮酒、咖啡,不吸烟,排空膀胱。被测量者在安静环境下坐在有靠背的椅上,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以上。测血压时,应在1~2分钟内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收缩压或舒张压的2次读数相差5毫米汞柱以上,则应再次测量,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达到高血压标准,应由医生详细问诊和体检并做辅助检查,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方可确诊高血压。
018 什么叫“白大衣高血压”?
在诊所测量血压时,有些人一见到穿白大衣的医生就会不由自主的心里过度紧张、焦虑,血管收缩,血压上升。换个环境如在家里,甚至换个护士测血压,就不那么紧张,血压就不高。这种情况,在征兵、招生、招工体检时也会遇到,有些应征者,越紧张,血压越量越高。就连一些“老病号”也会如此。在诊所测量血压时,一遇到穿白大衣的医生血压就升高的现象称为“白大衣高血压”。它与高血压前期不完全相同,高血压前期往往指收缩压稳定在120~139(以下单位均为毫米汞柱),舒张压80~89(血压处于正常高值)。如果在诊所测血压≥140/90,称为白大衣高血压,如果血压较平时高,还不到140/90,则称为白大衣现象。
据估计,我国白大衣高血压患者有4000万人,占高血压患者总数的20%。白大衣高血压不是一个诊断,不算是个病,还不能戴上高血压病的帽子,只能说它是介于正常和高血压病之间的一种现象,一种状态。
以往都认为白大衣高血压是一种暂时性、反应性的血压升高,一般无需治疗。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有些“白大衣高血压”可能是高血压前期状态,易发展为真正的高血压病,因此,它虽不是个病,也不能掉以轻心。首先要求做到心态平和,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不能情绪激动,保持情绪的相对稳定。家庭环境要清静、祥和。其次要加强自我保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行为,生活规律,保证睡眠。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勿要吃得过多、过饱,限盐,改掉“口味重”的习惯,少吃或不吃荤油、肥肉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戒烟限酒。要加强锻炼,适当参加体力活动,适当减肥,降低体重。还要经常自我监测血压,定期到医院检查。只要积极处理,完全有可能使白大衣高血压转化为正常健康状态。
019 什么叫睡眠性高血压?
健康人睡眠时血压会逐渐下降,早晨醒来时又恢复到日间水平。有相当一部分中老年人与此正好相反,白天血压正常,而夜间入睡后非但不降,反而升高,形成睡眠性高血压。长期下去,逐渐发展到白天血压也升高了,最终成为高血压患者。中老年肥胖打鼾及有呼吸暂停的患者、老年性睡眠缺氧和中枢性呼吸暂停等睡眠呼吸疾病患者,由于睡眠时呼吸不通畅或呼吸道间断性的完全或未完全堵塞,造成睡眠中缺氧,容易发生睡眠性高血压。临床表现多为夜间头晕、心慌、气短、夜尿增多和噩梦不断等。原有心脏病患者还会出现心衰,严重者会发生心脑血管意外。治疗的根本办法是在医生指导下解除睡眠缺氧。
020 什么叫假性高血压?
有些老年高血压患者每次诊所血压都很高,普通袖带式的血压计根本无法压住被测定的肱动脉,用手触摸其血管,发现有明显的动脉硬化,通过眼底和X线检查也证实有动脉硬化的存在。有人对这类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动脉内测血压法,证实与诊所血压相差甚远,因此,称为“假性高血压”。这是指具有假性高血压患者,其体表高血压的增高是因动脉硬化所致,并不能反应体内真实的血压水平。
提醒老年患者,一旦发现血压持续增高,自身并无明显不适感,尽管采取多种防治措施,血压不下降,临床也证实有动脉硬化时,就应考虑假性高血压的可能。由于这类高血压患者对降压药的耐受性差,如果一味增加降压药的剂量和种类,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
所以,对年迈、血压难以控制的患者,在治疗时应认真分析病情和影响血压的多种因素,密切关注血压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用药要做到恰到好处、适可而止。
021 什么叫高血压“晨峰现象”?
人的血压在昼夜24小时内有一定的波动规律,正常时,清晨醒来后,血压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上午9~11时达到高峰;随后,血压逐渐下降,下午3~6时再次升高,夜晚血压再次降低,入睡后呈持续下降趋势,觉醒前血压又缓慢上升。睡眠中的血压基本是较低且平稳,夜间血压下降叫“勺形”现象。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也呈现波动性,大多数高血压病人在早晨觉醒时会有相当显著的血压升高,称为血压的“晨峰现象”。几乎所有的心血管严重事件: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脑卒中,主要发生在拂晓6时前后。因此,要谨防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疾病在黎明逞凶!
怎样才能减少“晨峰”时心脑血管严重事件的发生?根本的预防措施是加强降压治疗,为此,强调:①降压达标,即控制血压低于140/90毫米汞柱,糖尿病患者要求降到130/80毫米汞柱以下;②平稳降压,保证血压在24小时内平稳下降,并维持“勺形血压”的特点,即夜间血压应比白天高峰时期低10%~20%;同时切实避免血压的“晨峰”水平超过目标血压。所以,应服用一线的长效或缓释降压药,而且凡血压在160/100毫米汞柱以上,以及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必须联合两种以上的降压药。③用药个体化,联合用药者可分开时间用药。④严格控制体重,戒烟禁酒,每日食盐小于6克,积极防治糖尿病与高脂血症,避免过度劳累与精神紧张;⑤定期检查心率,血压与心电图。
022 一天内的血压是波动的吗?
人的血压是24小时波动的,是正常的生理调节。在正常情况下,清晨醒来后,血压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血压的最高点,一般在上午9~11点钟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到下午3~6(4~8)点钟再次升高;夜间血压再次降低,入睡后呈持续下降趋势,血压的最低点在午夜1~3点钟(凌晨2~3点钟左右最低),觉醒前血压又缓慢上升。睡眠中的血压基本是较低并且平稳,这种波动状态叫“勺形现象”(指在一天24小时中,血压的曲线波动呈“双峰一谷”的长柄勺形状)。
023 24小时动态血压测定有什么意义?
24小时动态血压测定,其诊断高血压的标准和用血压计测定血压的标准(≥140/90毫米汞柱)是不同的。日间血压应≤135/85毫米汞柱,睡眠状态≤120/70毫米汞柱,高于此范围属高血压。如果日间平均血压<100/85毫米汞柱,夜间平均血压< 90/50毫米汞柱,为血压过低。
正常人和高血压病人,24小时血压均有波动,上午6:00~10:00,下午2:00~6:00血压较高,凌晨2:00~3:00最低。一些年轻人(如征兵体检时),血压会明显上升,为了确定是否患高血压,作24小时动态血压测定有一定帮助。
024 高血压病人为啥要常做心电图检查?
高血压病人合并心肌缺血的发生率非常高,可达半数以上。这种现象尚未被多数高血压病人重视,表现为一些病人长期不做心电图检查(发现心肌缺血最简单的方法)。高血压病人可因心肌缺血而出现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隐藏着心源性猝死的危险性。造成心肌缺血的原因是由于高血压常常导致左心室肥厚,多见于有数年以上病史的中老年患者。高血压会增加心脏负担,特别是病程长、未经系统治疗,或者控制“不到位”(“不达标”,指血压长期处于140/90毫米汞柱以上)的高血压病人,由于左心室负荷加重,久之必然会引起左心室肥厚,最终会产生心肌缺血。
所以高血压病人至少每隔半年到一年要做一次心电图或心脏超声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心肌缺血的存在,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025 高血压病人测定尿微量白蛋白的意义何在?
高血压病人测定尿微量白蛋白(MAU),有助于了解肾脏损害程度,提示高血压患者是否并发肾功能不全。
微量白蛋白尿是微血管损伤的重要标志物。MAU是肾脏受损的最早期,最敏感指标。MAU是指尿中白蛋白的排泄,每分钟超过20微克,或24小时超达30毫克。高血压对外周血管(包括肾小球动脉)有损伤作用,随着高血压时间(病程)延长,未得到有效控制,肾小球损伤也随之增大,血中的白蛋白从肾小球渗入尿液中,致使尿微量白蛋白升高。
026 老年高血压有何特点?
一是患病率高:我国一项调查显示,60岁以上老人高血压患病率为50%;二是患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较多,脉压增大。此种类型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严重并发症(如脑卒中、心肌梗死、心衰等)危险性较大;三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症状变化大,血压易波动,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四是发生各种并发症(如冠心病、脑卒中、肾衰等)和合并症(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较多。
027 什么叫老年高血压?什么叫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老年高血压诊断与治疗2008中国专家共识》指出:根据1999年《WHO/国际高血压学会高血压防治指南》,年龄≥60岁,血压持续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者定义为老年高血压。若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 90毫米汞柱,则定义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
028 老年高血压有哪些常见类型?
老年高血压常见五种类型:
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这是老年高血压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我国高血压患者的50%。
2、经典双期高血压 收缩压、舒张压均增高,比较常见。
3、单纯舒张期高血压 这一类型发生率不高,在高血压患者中约占3%。
4、不对称型高血压 收缩压、舒张压都增高,但以收缩压更高为主,如收缩压在180~200毫米汞柱,舒张压在90~95毫米汞柱,脉压差也很大。
5、两极分化型高血压 即低舒张压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很高在180~200毫米汞柱,舒张压在60~70毫米汞柱,甚至更低。这一类型占老年高血压的50%左右。
029 老年人舒张压过低危险吗?
舒张压的理想值是小于80(单位:毫米汞柱,下同),不能低于70,70是警戒线,60是危险线。
老年人血压的一个特点是收缩压随年龄增加而不断增高,但舒张压在50岁以后趋向正常或偏低。
低舒张压对老年人高血压的病情变化和预后起着重要影响,舒张压越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就越高。低舒张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舒张压过低对人体的损害非常严重。表现为:
对心脏的损害 当舒张压低于60,心肌供血量减少三分之一,会引起心肌缺血、心绞痛,严重时甚至可引起心肌梗死。
对脑血管的影响 高血压是脑卒中最危险的因素。舒张压每下降10,脑卒中出血会增加24%。
对肾脏的损害 低舒张压能损害肾脏,使尿蛋白增加,血肌酐、尿素氮增高,使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增加31%。
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低舒张压可使智力下降。
030 脉压差小说明高血压病病情严重吗?
错。脉压差一般在40~60毫米汞柱。有些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差小于40毫米汞柱,往往是因单纯舒张压升高所致,多见于病程较短的中青年人。研究表明,如果收缩压正常,而只有单纯舒张压升高,危险性较小;当收缩压伴随舒张压升高时,危险性才明显增大。另外,有时所谓的脉压差小可能与血压测量技术有关,如果错误地将听诊时的变音作为消失音来判断舒张压,那就人为地提高了舒张压读数。
031 脉压差大还是小好?
有些高血压病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的脉压差很大,也有的病人脉压差较小。脉压差增大或减小都属病理状态。
脉压差增大常见原因为:1、长期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动脉管壁弹性减低。2、由于长期高血压引起心肌超负荷,造成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伴有甲亢或严重贫血。
脉压差减小多见于早期高血压患者,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末梢血管痉挛,以致收缩压不高,舒张压相对性增高,脉压差减小。
由此可见,脉压差大小可以反映高血压病的发展过程,高血压病病人应当在脉压差减小时尽早引起重视,积极控制血压。
032 怎样治疗高血压?
一旦确诊为高血压患者,必须进行规范治疗。由中国高血压联盟组织的国内60多位专家,历时数年反复研究,并多次征求各方面意见,制定并颁布了“指南”,对高血压的治疗提出详细、明确的建议。现将其主要内容简介如下:
1、高血压的治疗目的是什么?
高血压的治疗目的主要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为此,就要求医生和高血压患者对已检查出来的所有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等)高度重视,并积极予以解决。
2、高血压的降压目标是什么?
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毫米汞柱,年轻人或糖尿病患者及肾病患者降至<130/80毫米汞柱,老年人收缩压降至<150毫米汞柱,如能承受,还可进一步降低。
033 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包括哪些内容?
包括: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具体内容:①体重指数控制在24以下。主要方法:限制膳食总热量,膳食结构合理。低盐(每人每天摄盐在6克以下),少吃腌制食物,不吃禽畜内脏、猪油等高脂肪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素食为主,肉食为辅,粗细粮搭配;②戒烟限酒:世界卫生组织提出,酒,越少越好;③坚持适量运动:高血压患者最好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对老年人而言,最安全、有效的运动是散步,每次走30~45分钟,每周3~5次;太极拳也是很好的运动;④保持良好的心态:尽可能排除一切消极情绪,如抑郁、烦躁、紧张、焦虑等,宁静与豁达是最佳心境。
034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有哪些内容?
降压药治疗原则:一是综合治疗。即服药的同时,要坚持非药物治疗。二是个体化原则。高血压患者体质各异,病情各有不同,用药必须因人而异。三是服药量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疗效情况加以调整,直到最小剂量取得最佳疗效而药物不良反应最小。四是联合疗法。即单一药物疗效不佳,增加剂量又会加重药物不良反应,此时可加用另一种(或两种)降压药联合服用,既能提高疗效,又能减少副作用。中、重度和老年高血压患者往往需要联合治疗。选用药物应考虑副作用小、价格较便宜的药物,减轻因长期用药带来的经济负担。如果出现心、脑、肾并发症时,更应采取联合用药,以控制血压,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常用降压药物:“指南”中推荐5类,即利尿剂、β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035 什么是降压药物的最佳服用时间?
经24小时血压动态监测证实,人体血压在上午8~10时,下午4~6时最高,凌晨2~3时最低。降压药物种类较多,现举例简述之。
1、缓释剂型药物 硝苯地平(心痛定)是短效药,一日三次,剂型改进后,使其药性缓慢释放,一日一次或两次;控释剂型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一日一次即可。缓释片或控释片不能咀嚼或压碎服用。
2、长效药 包括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等。CCB口服吸收良好,不受食物影响,饭前、饭后服用一样。ACEI空腹服用效果较好,ARB与食物同服吸收率下降,速度减慢,通常一起床即刻服用。
3、中效降压药 一日二次,多空腹服用,如β阻滞剂,可在清晨和下午2时服用。
4、短效降压药 一般一日三次,卡托普利口服后吸收受食物影响,饭前1小时服用为宜,饭后服用仅吸收30%~40%。
036 什么样的降压药是好药?
高血压病患者千万不可根据别人用药的效果判断药物好坏,适合自己的药才是好药。判断的标准是:
1、降压效果显著 服降压药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血压,减少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用药后如能稳定且长久地将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即可称为疗效稳定。所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有肯定降压效果的药物是用药的前提。
2、不良反应较少 多数降压药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常见的有鼻塞、直立性低血压、精神抑郁、心动过缓及性功能障碍等。高血压病人一般需要终身治疗,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选择降压药时,应尽量避免不良反应较多、较大的药物。
3、服药方法简便 某些降压药虽然效果显著,但一日之中需要多次服药,这对于工作繁忙、经常出差、行动不便的中老年患者都是非常不利的。近年来一些长效药及一日只需服1次即可控制24小时血压的缓释型、控释型降压药给患者带来了许多方便。
4、价格合理 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药,甚至终身治疗。因此,应选择价廉物美的降压药。
目前完全符合上述标准的降压药并不多,如果能符合1~2条的药物便基本可称为“降压良药”了。
037 高血压患者是否需要终身服用降压药?
是。终身服药是为了稳定患者的血压水平,防止血压反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指南”明确指出,“患者经确诊为高血压后若自行停药,其血压(或早或迟)将回复到治疗前水平”。终身服药,并非一种药、一个剂量一服到底。而是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逐渐减量,直到以最小剂量药物稳定达标血压;也可采取间歇服药方法。
038 高血压治疗有哪些常见误区?
一是凭感觉服药。有症状就服药,无症状不服药或自行减药。很不妥。前文已述,症状轻重程度与血压升高水平并不呈正比,应按医嘱规范服药。二是血压刚达标便停药。不妥。患者通常需终身服药,但可由医生根据病情适当减量。三是服降压药便不再重视非药物治疗。这样会影响药物疗效,非药物治疗应终身坚持。四是听信广告宣传或道听途说推介单方、偏方。目前,有一些媒体以虚假广告推销所谓降压特效药(械),常把保健品当作药品来推介。政府有关部门正在整顿这类广告,不可上当。至于民间相传的降压单方、偏方,也不可轻信。因为患者病情不同,体质各异,以身试药实属草率。应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选择药物为妥。
039 轻度高血压要不要治疗?
得了高血压,必然要治疗,应该让血压慢慢降下来,最终达到140/90毫米汞柱或以内。那么轻度高血压要不要治?对血压超过正常标准而症状又不严重的患者是否需要治疗?长期以来认识尚不一致。所谓“不太严重”的高血压是指舒张压(低压)在90~104毫米汞柱,没有出现因高血压导致的器官损害的情况。
有研究认为,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对某些年龄段来讲有益处。在70岁以上的人群中,那些轻度高血压的患者的记忆力、注意力集中程度均较那些血压正常的同龄人要好。所以研究人员认为轻度高血压有利于增强老年人(尤其是70~85岁的老人)的认知功能,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大脑活动能力,延缓大脑的老化进程。
也有研究显示,治疗前舒张压超过105毫米汞柱的患者,治疗效果非常显著,且血压可多年保持稳定,亦不易发生左心室肥厚或心力衰竭。为此,目前认为凡舒张压高于105毫米汞柱的患者,必须接受降压药治疗,而舒张压在90~104毫米汞柱的病人,应按具体病情决定。
“临界”高血压(正常高值即收缩压120~139、舒张压80~89,单位:毫米汞柱)患者在开始接受治疗时应尽量采用非药物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如限盐、减轻体重和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并持之以恒。经3~6月后无效者,对于大多数病人,最初仍只需使用利尿剂血压即可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以后再根据血压情况,由医生决定联合用药或换药等。
040 夏天可停服降压药吗?
有不少病人认为,大热天高血压病人血压普遍下降,可以放心暂时停药也不要紧。其实,对多数平时轻度高血压患者(140~159/90~99毫米汞柱),在7~8月份天气最热时,血压会比天凉时低一些,多次测压均正常的情况下可考虑停药。但发现血压升高时应恢复用药。因为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波动受环境影响极大,有的病人在高温时节因气候太热而发生血压骤升,发生脑出血,脑梗死的也常见。这是由于高血压病本身有脑动脉硬化,血液有易凝倾向,加上高温出汗多,血液浓缩,血管会堵塞。
若平时血压处于160/100毫米汞柱以上,不要停药,适当减量。并服一些对血管有益的ACEI——“普利”类或ARB——“沙坦”类,或长效CCB降压药。
041 哪些高血压睡前需服降压药?
人体的血压具有昼夜生物节律的特征。多数轻度高血压病人具有昼夜节律变化的特点,夜间血压均值与白昼均值相比下降10%,称“杓型高血压”。因此,通常认为降压药物不可在晚间或睡前服用。
有一些高血压病人,夜间的血压下降不到10%、收缩压均值大于125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均值大于75毫米汞柱,称夜间高血压或“非杓型高血压”。
夜间血压升高常由于伴发其他因素引起,如肥胖、吸烟、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继发性高血压以及合并心、脑、肾等并发症。同时,夜间血压升高又可加重各种病理生理改变和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因此,对所有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老年、重度高血压,合并上述情况者,均应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了解有无夜间血压增高,以采取措施,在控制白昼血压的同时有效地控制夜间血压。国家教委211工程一项针对我国老年“非杓型高血压”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服药新模式,即选择长效降压药,必要时可在晚间或睡前加服一次长效药,这就颠覆了“不论具体病情,病人睡前不宜服降压药”的传统观点。
另外一些病人清晨觉醒前后血压呈现急剧上升的高峰,称为血压晨峰现象或清晨高血压,与心血管病人上午突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发生率明显相关。这些病人早晨清醒后起床动作宜慢、活动量宜小,逐渐过渡到日常生活、工作,不主张晨练。药物治疗尽量选用作用较强、持续时间较长又平稳的降压药,每天清晨醒后即刻服药一次,能有效控制24小时的平均血压水平。如果依然存在明显的晨峰现象,可将给药时间改为临睡前服用。
042 频繁更换降压药对吗?
有些高血压病人治疗心切,总想在一两天内把血压降下来,服用某种药几天后,发现血压没有下降,就要求医生换药,换了几种后还是觉得不满意,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各种降压药起效时间不同,最大作用时间(达到最大疗效的时间)也不同。如短效药硝苯地平服用3~6个月后,体内药物的血液浓度才能上升到最高,以后处于平稳状态。有些起效和缓,一天服1次,持续24小时有效的长效降压药如络活喜(兰迪,氨氯地平)通常需要2周起效,6~8周达到最佳降压效果。代文(缬沙坦)服用1年后与服用1~2个月相比,血压有明显下降。
使用降压药的原则之一是平稳降压,特别强调的是血压下降并非越快越好,血压降得过快过低,会使病人感到头晕、乏力,还会诱发脑供血不足,引发脑血栓形成,脑梗死等严重后果,短时间内血压大幅度下降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生危险。只要不是急重症高血压,应该缓慢、平稳降压,选用起效相对平稳,并能全日24小时平稳降药的长效降压药物。
因此,不要轻易在一种降压药最大疗效出现前频繁更换降压药,经常更换,容易引起血压波动和不稳定,导致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
另外,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发现降压药有耐药性,它不像抗生素容易产生耐药性。只要能使血压降至正常,无明显副作用,又适合并存的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就应在医生指导下长期使用该药,坚持按时服用,不需要经常更换。
043 长效降压药漏服一次要不要补?
短效降压药服用后血液中有效浓度维持的时间短,因此一般每天要服用三四次。如硝苯地平(心痛定)在白天漏服,血压可能受情绪、体力活动等因素影响,波动幅度较大,应视情况补服,但漏服的药千万别擅自加量,否则可能导致低血压、脑缺血等。
长效降压药降压效果持续时间较长,一般每天只要服用一次,服药后的48小时甚至72小时内,血液中的药物还能维持一定的浓度。如氨氯地平(络活喜、兰迪)即使一次漏服,血压也可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所以漏服一次不用补。如果漏服时间超过72小时且血压升幅较大,可加服一次短效降压药,再按正常周期服药即可。
044 高血压患者为什么会胸闷?
高血压患者出现胸闷是常见的症状。但胸闷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心脏供血不足,即心绞痛发作,易引起患者和家属的紧张。
高血压胸闷可能是:①血压升高本身可出现胸闷,其特点是胸闷与血压升高的关系较明显,如下午血压波动高峰时出现胸闷,且持续时间长,活动后不加重,无胸痛,做心电图或运动试验无缺血性改变,随血压得到控制胸闷症状也消失。②高血压病人在心功能不全时也可出现胸闷,表现为劳累型的气短,但无胸痛,超声心动图检查会发现其收缩和舒张功能异常。③高血压病人伴心肌供血不足时也可有胸闷气短,做平板运动试验可发现心电图异常,冠状动脉造影能确定病变的部位和程度。
045 头晕与高血压不能划等号吗?
有不少高血压患者都有一个错误的认识和做法,他们把是否头晕来判断血压的高低,如果头晕加重,就增加降压药的剂量,如果不感到头晕,就减少剂量甚至停药。实际上头晕的原因错综复杂。人在疲劳、用脑过度、熬夜、睡眠不足、患颈椎病及好多种全身性疾病都会感到头晕,而高血压病人却不一定经常有头晕的症状。一般说来,病程较短的高血压病人在血压稍有升高时就难以忍受,头晕症状比较明显,而病程较长者和高龄老人虽然血压经常处于较高水平,却不一定感到头晕,这是什么缘故呢?原因之一是人体对血压的波动是否适应,原因之二是与脑组织是否得到足够的血供应有关。高龄高血压病人由于病程长久,往往已合并脑动脉硬化,血压必须维持在一定程度,脑组织才能得到足够的血液供应,所以即使血压较高,自我感觉却很好。如果血压降得较低,尤其是服用只能降压而不能扩张脑动脉的降压药,反而会造成脑供血不足而感到头晕。不弄清这个道理,就会误认为头晕得厉害必定是血压升高,不感到头晕则是血压正常。此外,脑梗死的病人也会感到头晕,如果误认为是“血压升高了”,而加大降压药剂量,则会雪上添霜而加重病情。
046 什么是健康膳食?高血压病人怎样吃?
健康的血压与健康的膳食是分不开的,健康膳食不仅针对高血压病人,对全体人群都适合,尤其是对血压处于正常高值的人群。国际公认的高血压发病的三大危险因素是超重、高盐摄入和中度以上饮酒。这都与膳食密切相关。因此,高血压病人的健康膳食(合理营养)十分重要,其效果有时不亚于降压药物。那么,高血压病人怎样吃?①限食减肥,使体重指数保持在24左右。②限盐,提倡清淡饮食。‘高盐饮食“是高血压元凶之一。少食盐,每人每日食盐量控制在6克以内(大约小汤匙半匙或相当于装满一啤酒瓶盖),现可使用控盐勺。③少食脂肪类食物,特别是动物脂肪;每人每日摄入食油量(尽量选用豆油、花生油、葵花子油、香油)少于25克。④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每人每日吃新鲜蔬菜400~500克,水果100~250克(不要用果汁代替)。蔬菜水果含钾非常丰富,高血压病人每天给予高钾饮食,有保护性作用,即钾吃得多,血压反而有所降低。高血压病人镁摄入量明显低于正常人,当食物中镁摄入量高时血压低,摄入量低时血压高,所以常吃“镁食”对防治高血压有帮助。⑤多吃粗粮和含植物纤维较多的食品,如标准粉、糙米、玉米、小米等促进肠蠕动,加速胆固醇的排出。⑥常吃奶类和豆类,补充优质蛋白质。一般每天鲜奶250克,酸奶有助于钙的吸收。《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简称《指南》)指出,蛋白质质量依次为:奶、蛋;鱼、虾;鸡、鸭、猪肉、牛肉、羊肉;植物蛋白,其中豆类最好。豆类及豆制品,如豆芽、豆腐、豆腐干、腐竹等是优质蛋白,豆类含钾量远高于其他食物。⑦食用低胆固醇(TC)食物,除含TC低的牛奶外,常吃河鱼虾、各种海鱼、无皮鸡肉、瘦猪肉、瘦牛肉、羊肉、兔肉等。少吃或不吃肥肉和动物内脏。建议保持每天瘦肉类50~100克,鱼或虾50克,每周蛋类3~5个。⑧限止含糖高的食品,尤其是肥胖者或有肥胖倾向的高血压者,要少吃甜糕点、甜饼、甜点心、糖果等。⑨戒烟限酒。过量饮酒(饮酒量中度以上)是高血压的另一致病因素。饮酒量中度以上是指每天饮酒量>2个标准杯,一个标准杯相当于340克啤酒,或43克白酒,100克黄酒,100克葡萄酒。《指南》指出:大量饮酒可诱发心脑血管事件发作。提倡高血压患者应戒酒。如饮酒,建议每日少量饮酒,男性饮葡萄酒<100~150毫升(2~3两),或啤酒<250~500毫升<半斤~1斤),或白酒<25~50毫升(0.5~1两);女性则减半量,孕妇不饮酒。不提倡饮高度烈性酒。世界卫生组织对酒的新建议是:酒,越少越好。
附:
含钾丰富的食品有:菠菜、芹菜、小白菜、莴笋、菊花脑、花椰菜、葱蒜、胡萝卜、茄子、番茄、黄瓜、冬瓜、南瓜、土豆、大豆、山药、黑木耳、黑芝麻、海带、紫菜、海参、香菇、柑橘、红枣、葡萄、苹果、香蕉、梨、桃、西瓜等,家禽类、鱼、瘦肉、牛肉、兔肉及海产品等。茶叶含钾量也高。
富含镁的食品有小米、麦类、紫菜、香菇、豆类、杏仁、花生、玉米、核桃仁、虾皮、雪里红、绿叶蔬菜等,特别是紫菜含镁量最高。
047 什么是控制高血压的合理膳食?
1、宜吃食品 ①谷类:全麦面包、燕麦片、馒头、米饭、玉米;②奶制品:脱脂牛奶、酸奶;③肉类:牛羊肉、兔肉、去皮鸡肉、多种鱼类;④蛋类:2~4个/周;⑤油类:豆油、香油、菜籽油、色拉油;⑥豆类:豆腐、豆芽等豆制品;⑦新鲜蔬菜、水果及香菇、木耳等;⑧坚果类:核桃、杏仁、栗子;⑨饮料:茶、水。
2、不宜多吃食品 ①谷类:油条、甜点、方便面、炸薯条;②全脂奶、奶酪;③肥肉、香肠、动物内脏、乌贼、咸肉、咸鱼、鱼子、河蚌、罐头;④蛋黄、咸蛋;⑤猪油、鸡油等动物油;⑥臭豆腐干;⑦茼蒿、空心菜、咸菜、腌菜;⑧椒盐核桃瓜子、桂圆;⑨巧克力饮料、果汁饮料。
合理膳食32字口诀:富含钾钙、少盐淡味、低脂低糖、荤素搭配、粗细合理、蔬菜果类、三餐均衡、少酒增岁。
048 哪些是高血压病人的危险动作?
有些高血压病人会无缘无故地突然死亡,除了病情发展外,有不少是由于一些不引人注意的动作造成的,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1、趴着看书 长时间趴伏状态,影响深呼吸,且上腹部受压和腹肌收缩,容易导致血压骤升而发生意外,高血压病人(尤其是年龄较大者)应禁止趴着看书看电视,看书和看电视的时间不宜过长,不宜看惊险恐怖的电视电影。
2、下蹲起立 高血压病人不宜做下蹲起立运动,快速摇头或跳跃等动作,这类运动有引起脑血管意外的危险,高血压病人的运动,以散步、体操、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为宜,且运动时间不宜过长。
3、紧扣领扣 高领衣衫和紧扣领扣,可因长时间压迫颈部血管,造成脑血管供血不足,容易使脑动脉硬化病人发生意外。因此,高血压病人要尽量少穿高领衣衫和紧扣领扣,保持颈部宽松。
4、听快节奏音乐 音乐节奏过快,声音过大,会成为噪音,从而引起血压升高,有导致心脑血管病突发的危险。
5、快速进餐 对健康极为不利,尤其是对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病人来说,更要禁忌,应该细嚼慢咽。
6、屏气排便 下蹲大便时由于腹压加大可使血压骤升,特别是屏气用力过猛或过久,颅内血管压力剧增,可致脑溢血。
7、突然用力 可引起血压骤升,导致心脑血管病的突发而危及生命。
8、情绪激动 情绪变化是引起血压突然升高的常见原因,人在生气、愤怒、着急、悲痛、过分高兴时,可致血压骤升,心率加快。
049 为什么要大力提倡家庭自测血压?
测量血压是发现高血压的主要方法,世界高血压联盟指出:了解血压升高的唯一方法是测量血压。获得一个真实的、准确的、全面的血压值,对病人和医生都很重要。在医院、诊所测量的血压只能表示一个偶测血压值,不能全面地反映病人的血压状况,而且受时间、场地、环境的影响,这样的血压值可能会给治疗带来一些不真实的信息。
西方国家较为重视高血压病人在家庭自测血压。中国高血压指南同样倡导自测血压。
家庭自测血压最大的优点在于:不会受到由医务人员测量血压而引起紧张的心理影响,避免白大衣高血压的错误诊断,患者在自己家中,精神放松地应用规范正确的方法测量血压,会得到较为稳定、可靠的血压数值,可信度较高,且易操作;另一个优点是能够测量的频率和次数多,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和状态下测量自己的血压,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到自己的血压真相,为医生评估药物疗效、修改和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客观的依据,有利于病人参与高血压自我管理的综合防治,有利于调动病人配合治疗的积极性;还能够早期发现高血压,提高高血压发生的知晓率,做到早预防、早治疗,所以对提高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也会起到深远的影响。总之,自测血压既无白大衣效应,可重复性又较好,是诊所血压的重要补充。
050 怎样规范化家庭自测血压?
一、自测血压规范程序
一天内不能以一次血压结果来判断血压是否正常,而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每天选择几个时间段。
1、初始阶段 连续测量血压7天,每天早上6~9点钟,下午18~21点钟(也有提出早晨起床后,上午、下午、临睡觉前)各测量1次,每次测压3遍(间隔1~2分钟1遍,情绪紧张时,休息10~15分钟后再行测量),每天测压2~3次,取其平均值。排除第1天血压值,仅计算后6天血压的平均值。
2、治疗阶段 根据第1周自测血压值指导药物治疗,如改变治疗,则依据自测血压2周的平均值来评估疗效。
3、随访阶段 如高血压得到控制,建议每周自测血压1次;如血压未控制,或血压波动大,则建议增加自测血压频率,如每天早晚各1次,或每周自测数次。
4、特殊情况 如需鉴别隐蔽性高血压、白大衣高血压与难治性高血压,建议每天自测血压早晚各1次,连续测量2~4周。若需了解24小时血压波动变化,可增加自测血压频率,如早上6~8点,中午12~14点、下午16~18点、晚上20~22点间各测1次,连续自测2~4周。
5、长期观察 一般每周自测血压1次,早晚各1次,每3个月重复初始阶段的自测血压频率。
二、自测血压适用对象
自测血压适用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
欧洲高血压学会建议在下列情况下进行自测血压:可疑白大衣高血压、可疑隐蔽性高血压、抗高血压治疗指导、老年高血压、妊娠、糖尿病与难治性高血压。
对精神抑郁或焦虑,或根据血压读数常擅自修改治疗方案者,不建议自测血压。
三、自测血压值设定
通常家庭自测血压的血压值低于诊所血压。家庭自测血压的平均值(正常上限参考值)135/85毫米汞柱,相当于诊所血压140/90毫米汞柱。
非同日多次家庭自测血压的平均值≥135/85毫米汞柱,可考虑为高血压。
建议结合诊所血压进行高血压诊断。
四、自测血压仪器推荐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提倡应用经英国高血压学会、美国仪器学会以及欧洲高血压学会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自测血压。不需要别人帮助能做到连续监测血压。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建议老年患者在家里使用电子血压计,除了操作简便外,可以避免听力不好而影响测量结果。但是需要每半年至一年用水银柱血压计对电子血压计进行核对,以了解其准确性。
051 怎样预防高血压?
高血压可防可治。预防疾病分为三级:一级预防为最佳时机,即尚未发病时防止发病;二级预防,已患病但尚无并发症,预防目的在于控制疾病,防止并发症;三级预防,患病且有并发症,预防目的是防止疾病恶化,减轻病人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052 高血压患者自我保健包括哪些内容?
1、知道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的危害性以及高血压是可以控制的。
2、确定患有高血压,应长期服用降压药物。
3、戒烟限酒(一天不超过50克白酒,一瓶啤酒)。
4、食盐每人每天不超过6克(约满一啤酒瓶盖子)。
5、低动物脂肪饮食。
6、控制体重,经常锻炼(可以散步为主,每日半小时,每次3000米)。
7、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熬夜。
8、保持心态平衡,不要过于激动。
053 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对患者有哪些好处?
非传染性慢性病根据卫生部的要求,应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和治疗。首先,经“中心”确定后,建立专病档案,免交门诊挂号费,免收或少收有关项目的检查费,报销一定比例的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纳入“中心”管理的病人,由专门医师随访,指导降压药物的使用和非药物治疗的方法,对控制慢性病有很大的好处。
054 什么是冠心病?
冠状动脉是输送血液到心脏,为心脏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由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痉挛所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心肌梗死的一种心脏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又被称作“人类第一杀手”,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病。
055 哪些因素容易导致冠心病?
冠心病的根本原因是动脉硬化,血管老化硬化。
1、高血压 高血压会损害动脉内壁,引发并加快动脉的硬化过程。
2、高血脂 血脂异常,易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3、吸烟 烟草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等多种成分会使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加快动脉硬化。
4、糖尿病 可引起血管损害,导致动脉硬化,糖尿病人的冠心病发病率是非糖尿病人的2倍。
5、肥胖 超过标准体重20%时,心脏病的危险性增加1倍。
6、职业 脑力劳动者大于体力劳动者,生活节奏紧张,久坐少动,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经常有紧迫感的工作较易患病。
7、年龄 冠心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49岁以后进展较快,心肌梗死与冠心病猝死的发病率与年龄成正比。
8、性别 在我国,男女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比例为2:1。但女性绝经期后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60岁以后,女性发病率大于男性。
9、遗传 家族中有在年轻时患本病者,其近亲患病的机会可5倍于这种情况的家族。
10、饮食 饮酒、常进食高热量饮食及较多的动物脂肪、胆固醇者易患本病;食量过大也易患本病。
11、缺乏运动 运动减少也可导致冠心病的发生。
056 冠心病有哪几种类型?
根据临床症状冠心病分为五种类型:
1、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 又称隐匿型冠心病。临床上无症状,但有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可发展成心绞痛、心肌梗死。
2、心绞痛型 表现为胸骨后疼痛,为一时性心肌缺血所致。
3、心肌梗死型 有剧烈胸痛、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严重表现,为冠状动脉闭塞,持久的心肌缺血所致。
4、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 长期心肌缺血,心肌广泛纤维化所致。
5、猝死型冠心病 急性症状出现后6小时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突发心脏骤停而死亡。
057 典型心绞痛有什么表现?
表现为突然发生的胸骨后的压缩性、闷胀性疼痛,伴恐惧感,常放射到左肩部、左上臂。持续3~5分钟,因劳累、情绪激动、受寒、饱餐等诱发,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后很快缓解。通常在增加心肌耗氧量的情况下发生的又称劳累型心绞痛。
058 急性心肌梗死时有什么表现?
心梗发生前部分病人有先兆,表现为轻微体力活动或静息时发生心绞痛。急性心梗发生时,胸痛是最早出现的症状,疼痛的部位,性质与以前心绞痛相似,但疼痛更重,范围较广,持续时间达数小时,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濒死感,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有时病人表现为上腹痛,少数病人无胸痛,一开始就出现血压下降、休克和心力衰竭。一旦发生心肌梗死应立即送医院急救,争取时间快速溶栓治疗抢救缺血的心肌,急救专家提出“生命一小时的呼吁”。
059 怎样早期发现冠心病?
在日常生活中,遇有下列情况,要及时就医,可尽早发现冠心病。
1、劳累或精神紧张、激动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闷胀、压榨感、紧缩感或窒息感,针刺样、刀割样或触电样疼痛,并放射至咽部、左肩、左上臂内侧达小指与无名指,有的可放射到上腹部,少数放射到大腿侧,持续3~5分钟(心绞痛很少超过15分钟),休息后可自行缓解。
2、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休息时自行缓解。
3、洗澡时出现胸闷、胸痛等。
4、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头痛、牙痛、胃痛、腿痛等症状。
5、饱餐、寒冷如在冷风中或看惊险影片时出现胸痛、心悸等,少数人出现喉头发紧。
6、夜间睡眠枕头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半卧位)方能缓解;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才能缓解。
7、反复出现脉搏不齐、不明原因的心跳过快或过慢的症状。
060 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有何价值?
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最早、最常用和最基本的方法,使用方便、及时,易普及,并能连续观察和进行多种负荷试验,以提高其诊断敏感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都有典型变化,特别对心律失常更有价值。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冠心病不发作时心电图可能正常。运动(负荷)试验增加心肌负荷,诱发心肌缺血,常可证实心绞痛的存在。动态心电图可24小时记录10万次的心电信号,提高对持续异位心律,尤其对一过性心律失常及短暂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扩大了心电图临床应用的范围,且出现的时间可与病人的活动和症状相对应。
061 心脏超声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有何用途?
心脏超声对心脏的形态、室壁运动及左室功能进行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对室壁瘤、心腔内血栓、乳头肌功能有重要诊断价值。血管超声检查可以明确冠状动脉的管壁形态及狭窄程度。
062 血清酶学检查对诊断冠心病有何帮助?
心肌酶学检查是急性心梗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根据血清酶浓度的序列变化和特异性同功酶的升高,可明确诊断心梗。
心肌酶能发现早期心肌梗死(心梗)。血清肌红蛋白常在心梗2小时内升高,12小时内达到高峰,对诊断心梗敏感性较高,对就诊及时,高度怀疑心梗患者的诊断有帮助。肌钙蛋白常在起病后3~4小时升高,24~48小时到达高峰,在血中持续1~2周,是诊断心梗的特异性指标。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常在起病后4小时内升高,16~24小时达高峰,3~4天恢复正常,也能准确地反映梗死的范围及血管再通情况,对诊断早期心梗有重要价值。
以往使用较多的心肌酶指标,如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CDH等,特异性、敏感性远不如上述三个指标。但其动态变化对就诊较晚的患者有一定的帮助。
063 冠状动脉造影对诊断冠心病有何意义?
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可以明确冠状动脉有无狭窄及狭窄部位、程度、范围等,并可指导进一步的治疗。同时,进行左心室造影,可以对心功能进行评价。
冠状动脉造影的主要指征为:①对内科治疗下心绞痛仍较严重者,明确动脉病变情况以便考虑介入治疗(放置支架)或旁路移植(搭桥)手术;②胸痛似心绞痛而不能确诊者。
064 什么是心肌核素显像?
放射性核素心肌断层显像(ECT)检查,不同于普通CT。根据病史,心电图检查不能排除心绞痛时可做此项检查。ECT不仅能显示心脏的结构、形态,还可准确测定心功能。心绞痛患者做ECT的主要目的有:1、明确冠心病;2、了解心肌缺血区的部位和范围大小;3、判断患者的心功能。
近年来,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显像(MSCT)等检查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冠状动脉的血管,通过检测冠状动脉的钙化情况,预测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以及狭窄的程度和部位。如果没有钙化斑,基本可以排除冠心病。而且,接受支架或搭桥术后,可以把接受治疗的血管显示清楚,了解冠状动脉在治疗后的情况。
065 冠心病病人的心功能怎样分级?
心脏功能分级:
一级 虽有冠心病,但活动不受限制。日常生活中无明显疲劳、心悸、气短、心绞痛。
二级 有冠心病,活动稍受限制。安静和轻度活动时无症状,稍微剧烈活动会发生疲劳、心悸、气短、心绞痛。
三级 有冠心病,对活动有明显的限制。安静时无症状,进行轻微的日常活动时发生疲劳、心悸、气短、心绞痛。
四级 有冠心病,不能进行任何活动,安静时也会发生心功能不全和心绞痛。
冠心病重在早防早治,血管老化是不断发生发展的,如果不注意积极治疗,冠心病会越来越严重。
066 冠心病心绞痛发病有无季节性?
冠心病在全年都有可能发病,但寒冷、梅雨、高温等气候异常的情况下更易引发。
通常每年3~4月,12月~次年1月为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病高峰,因为此时气温变化大,易引发冠心病心绞痛。南方地区5~7月是黄梅雨季、空气闷湿、气压低,也容易发生胸闷胸痛等症状。6~9月高温季节使用空调时,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空气流畅较差,老年冠心病患者往往会诱发冠心病。
067 心绞痛发作时怎样处理?
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停止体力活动,就地休息,设法消除情绪波动及寒冷等诱因,并舌下含硝酸甘油或消心痛(硝酸异山梨酯)1片,如未缓解,5~10分钟后再含化1片,如仍无效,胸痛持续15分钟以上,有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应尽快就医。
068 在家中发生心梗怎么办?
家里如有冠心病心肌梗死(心梗)病人发病,家属应掌握以下入院前的急救知识:
1、安静。让病人平卧,稳定情绪,尽量少搬动。家属不能慌乱,要保持安静,切不可又哭又喊,以免刺激病人加重病情。病人烦躁不安时,可口服镇静剂。
2、观察。密切观察和记录病人心率、血压等变化,为赶来的急救医生提供资料。
3、镇痛。出现心绞痛时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或麝香保心丸,或复方丹参滴丸,或速效救心丸等。
4、吸氧。如病人出现明显紫绀或胸闷症状,可给予吸氧(家中应备有家用氧气袋)。
5、防休克。如病人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冷厥、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提示可能发生休克,应轻轻地将病人头部放低,以增加头部血流量,并可针刺人中、合谷和涌泉穴。
6、警惕心力衰竭。如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口吐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有发生急性心衰的可能,应立即让其半卧位,以减轻心脏负担。
7、严禁大便用力屏气。如果病人提出要解大便,千万不可让其用力憋气,因憋气会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心跳骤停。
同时,家属应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如果一时叫不到120,也不要打的,要等病人疼痛有所缓解、病情平稳后再护送其到医院。
069 什么是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早防早治”是防治冠心病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根本对策。
一级预防 是指没有发病时(得病之前)的预防,指的是对危险因素的干预,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对各种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防治。其中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和吸烟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冠心病病变始于儿童,因此必须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级预防 是指对已患有冠心病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采用药物或非药物性措施,控制其发展和防止并发症,减少患者由于疾病进展而引起的死亡、致残等严重后果。病情得到控制后也不要擅自停药,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日常用药,以预防复发。
070 怎样从饮食上预防冠心病?
冠心病预防中饮食控制相当重要,很多疾病多与不合理饮食有关。
合理膳食要牢记,一二三四五六七;
一袋牛奶二两米,三份蛋白四句话;
五百克菜六克盐,七杯开水喝到底。
1、每天1袋牛奶或豆奶;
2、每顿饭2两主食,每天6两到1斤;
3、每天3份高蛋白食物(1两瘦肉、或半两黄豆、或2两豆腐、或1个鸡蛋等);
4、记住四句话:“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
5、每天500克(1斤)新鲜蔬菜水果,以绿色、红色和黄色蔬菜为宜;
6、每天盐的摄入量以6克为宜;
7、每天喝7杯水(1杯200毫米)。
注:1两=50克 1斤=500克
071 冠心病患者运动时要注意什么?
①适当的运动方式 最有效的就是有氧运动,也就是运动量不大但时间比较长的运动,如快步行走、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游泳、登山、打羽毛球等都是很好的选择,避免奔跑。②适当的运动量 运动量从轻开始,逐步增加,并持之以恒。平时少运动者不可突然从事比较剧烈的运动。运动以病人自我感觉身心舒畅、不感疲劳,没有不适为度,一旦有胸闷等发作先兆时应立即停止运动,不能勉强坚持,必要时含化随身携带的药品。③适当的运动时间 不一定都要在清早进行,不宜太早外出晨练。④运动前后要避免情绪激动,运动前不宜过饱,不要穿得太厚。运动后不要马上洗澡,也不要吸烟,不能误把吸烟作为运动后的一种休息。⑤心绞痛发作的当天不宜再运动,3天之内运动量要加以限制。
072 冠心病患者平时要注意哪些方面?
1、确诊冠心病者不仅要知道自己常服哪几种药,而且要学习掌握应急药的正确使用,并随身携带。2、冠心病患者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洗澡水宜温不宜热,不要到浴室大池内洗澡。3、平常要心胸开阔,遇事心平气和,对子女、权、钱、名、利、社会及自己的疾病都要坦然面对,切忌急躁、激动,不要大喜大悲。4、少参加长途旅行,必要时外出活动前预防用药。5、冬季注意预防感冒和气管炎。
073 冠心病用什么药治疗?
对冠心病可选用硝酸酯类药物来缓解心绞痛症状,如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等;用钙拮抗剂缓解冠脉痉挛,如硝苯地平(心痛定)等;心率快时可用β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倍他乐克)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及肠溶阿司匹林也常用。同时注意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治疗,用降压药、降糖药及调血脂药,合并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时用心衰及抗心律失常药。
074 十种心绞痛怎样防治?
1、劳累性心绞痛 常在劳动、运动急走、爬山、登楼、骑车时发生,是由于心肌耗氧量增加的结果,故休息片刻可缓解,如不缓解,可含服硝酸甘油类药物。
2、饱餐性心绞痛 餐后立即劳动或快步行走易引发心绞痛,故饮食不应过饱,饭后应休息以避免心绞痛发作。
3、情绪性心绞痛 凡喜、怒、忧、思、悲、恐、惊等均能引发心绞痛,此类病人应乐观对待,保持情绪稳定,辅以药物才能有疗效。
4、饮酒性心绞痛 过量饮酒会使血压下降,心率加快而诱发心绞痛,故应少饮酒。
5、排尿性心绞痛 伴有前列腺肥大的冠心病患者,因排尿不畅或用力排尿而反射性地引起心绞痛。故此类患者排尿不畅时应及时到泌尿科治疗。
6、排便性心绞痛 排便过于用力也可引发心绞痛。这类患者平时应多吃纤维素多的食物,多运动,必要时服通便药以保持大便通畅,减少心绞痛发作。
7、性交性心绞痛 心绞痛频发者不宜性生活,或性交前30分钟服长效硝酸甘油或贴硝酸甘油膏。
8、睡眠性心绞痛 有些患者易夜间发作心绞痛,因此应将患者床头抬高10度(即垫高25厘米)。
9、寒冷性心绞痛 冬季突然过冷或迎风行走可致周围血管收缩,诱发心绞痛,此时保暖防寒可减少发作。
10、牵涉性心绞痛 不少冠心病患者发作时疼痛部位不在胸前区,而为颈项痛、咽喉痛、牙痛、肩胛痛、指尖痛、腹痛等,易引起误诊和漏诊,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075 什么是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冠心病介入治疗是指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加网状支架,把堵塞的冠状动脉撑开,让血液畅通。介入治疗不用开胸,简便无创,立竿见影。药物支架的复发率低,不仅能控制症状,而且有可能根治,但费用较贵。不能做介入者或严重的需做较多支架时可考虑搭桥手术。
076 冠心病患者怎样选用中成药治疗?
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有很多种,大致可分为活血化瘀药和芳香温通药两种常用类型。
1、活血化瘀药重在抗凝
活血化瘀药通常含有丹参、三七、水蛭、蜈蚣等活血化瘀成分,具有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等功效,主要针对“血液”起作用,类似阿司匹林的作用。但要重视其副作用及潜在的危险性,下列患者尤要慎用:①冠心病合并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②冠心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③冠心病患者经脑部检查发现有先天性血管畸形、动脉瘤等患者;④冠心病伴发其他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有出血性脑卒中史或长时间服用阿司匹林的心脑血管病等患者应慎用活血化瘀类药品。对于上述人群已在服用此类药者,要注意随时检测血小板、出凝血指标,以防止出现凝血异常。
2、芳香温通药重在护“脉”
此类药的代表是麝香保心丸,是防治冠心病的首选良药。主要是针对血管起作用,主要是护“脉”。该药能迅速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能快速缓解胸闷、气急、胸痛等症状--快速治标,效果显著,急救疗效肯定。长期服用更能保护血管,防止动脉老化,可预防心绞痛发作(显著减少胸痛的发作),延缓冠心病发展,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长期治本。此药适合长期服用,预防性的长期服药要比发作时服药对心脏更具保护作用。此药对于动脉硬化病变严重、胸闷憋气等症状明显的患者较为适合,且安全性高,长期服用不良反应极小,没有类似西药的耐药性,长期服用不影响急救疗效,尤其适合心梗再发等危险的发生,以及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此外,该药能够促进缺血心肌的血管新生,俗称“药物搭桥”,实现心脏自身搭桥,从而改善心肌缺血状态,从根本上治疗冠心病。除孕妇禁用外,各种类型冠心病患者均可使用。部分患者舌下含服时会出现唇舌麻木感,改为吞服即可解决。
077 什么是“药物搭桥”?
目前,治疗冠心病主要依靠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搭桥手术。介入和搭桥适合于比较严重的冠心病患者,术后虽可取得恢复局部心肌血供的满意疗效,但若不注意其他血管的保护,难以避免血管再次狭窄,即“血管又堵了”。一般的药物治疗只能暂时缓解心绞痛症状或延缓冠心病的进展,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心肌缺血。
药物搭桥又称治疗性血管新生,就是通过某些药物干预促进缺血心肌周围新的小血管生长,从而在狭窄或堵塞的大血管周围建立起有效提供血液供应的侧支循环,如同“搭桥”,通过这些小血管向心肌供血,从根本上改善心肌缺血,以非常经济的价格达到减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危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药物搭桥”不同于介入治疗或搭桥手术,需要“支架”植入或“血管”移植,而是促进自身的血管生长(“药物促进的心脏自身搭桥”),所以更加安全有效。
麝香保心丸是迄今为止第一个发现具有药物搭桥作用的中成药。
078 哪些情况下可预防性服用速效救心丸?
速效救心丸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药物,还有预防冠心病发作的作用。出现下列情况时,可预防性服用。
1、过度劳累或用力时,如熬夜、抬重物上楼、做较强的体力活动、便秘如厕前等。
2、情绪激动时,如兴奋、紧张、郁闷、烦躁、观看比赛、性生活前等。
3、季节、气候变化时,如冬春、秋冬之交、气温突降、气压低、湿度大等。
4、长时间静坐时,如长时间乘汽车、飞机、打麻将等。
5、吸烟、饮酒、饮食过饱时。
预防性服用速效救心丸,每次5粒,舌下含服。
079 速效救心丸应该怎样吃?
一、及时用药,但不要多吃滥吃
当冠心病患者出现胸闷、心前区不适、左肩酸沉等症状时,应立即含服,不要等典型的心绞痛发作后再含服。开始剂量要小,一般4粒,放在舌头下面,含服后5分钟起效,也可用牙齿咬碎后再含到舌下,起效会更快,从而达到控制心绞痛的目的。药效发生时,舌下应有苦辣味和清心透凉感。如果10分钟后不缓解,可酌情再含服4~6粒,如连用2~3次仍不能奏效,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应立即送医院救治。
速效救心丸是家庭常备的一种中成药,冠心病患者应随时随身携带,作为应急使用,缓解心绞痛,为来不及就医的患者提供一些保护,但不宜盲目多吃,千万不能因为一次服用没有效果,而继续多次服用,以免造成不良后果。另外,该药对肋间神经引起的胸痛、胸闷及神经衰弱引起的头痛等无效,所以不可滥用。
二、具有降压作用,用药须谨慎
该药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平时血压低的心绞痛患者应慎用。此外,注意不要用量过大和用药时间延长,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三、用药注意事项
1、该药为棕黄色滴丸,色泽一致,味微苦,有特殊的药香气。平时要注意药物是否变软、变黏、变色、破碎,一旦发现变质,要立即更新。舌下含服后,如无药物的苦辣味或凉麻感,说明该药品已失效,应停药另换。
2、使用时最好采取坐位(或半卧位),站着含服会因血压降低引起眩晕甚至晕厥(昏倒),躺着含服会加重心脏负担,使心绞痛难以得到控制。
3、该药应密闭在阴凉干燥处保存,用后将瓶盖塞紧。备药时要到正规医院或药店购买,防止购买假冒伪劣和失效药品。
080 什么是心血管疾病?什么是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其实就是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总称,两者的发病机制比较类似。由于严重的环境污染和不良的饮食习惯造成过多的脂肪在血管内壁沉积下来,如此,每天重复,就会使血管壁增厚,影响血液流动,并逐步侵蚀血管壁,造成动脉硬化。如果发生在心脏中,就会导致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动脉硬化如果发生在大脑,就会造成脑供血不足、脑缺氧等。
由于长期的不良饮食习惯,饮食中脂类过多,醇类过多,又缺乏运动,导致体内脂类、醇类物质逐渐增多,掺杂在血液中,使毛细血管堵塞,并能逐渐形成血栓且越来越多,导致血管狭窄。心脏为了保持足够的供血量,就增加血压,造成高血压疾病。如果血压过高,可能导致血管崩裂,于是产生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如果由于堵塞,供血不足,即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081 心脑血管病的危害性有多严重?
心脑血管病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第一杀手,仅在我国每年就有3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病,平均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亡。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在逐年上升,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30岁以上的发病几率为17%,40~50岁为37%,50~60岁为54%,70岁以上为67%,可见随年龄的增长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
心脑血管病的基本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硬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高脂血症。很多高脂血症患者因没有感到不舒服,而未采取防治措施。这种由富裕生活带来的疾病,对人体的损害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并且是全身性的。更可怕是由此引起一系列的心、脑、肾的损害,它的发展步骤通常是:高脂血症?邛血管硬化?邛血压增高?邛心脑供血不足?邛心脑血管意外(即中风或冠心病)。因此,预防高脂血症和动脉硬化要引起中老年人的高度重视。
082 心脑血管病的报警信号有哪些?
一、心血管病的十大警号是:
1、经常感到心慌、胸闷;
2、劳累时感到心前区疼痛或左背部放射痛;
3、早晨起床时一下子坐起,感到胸部特别难受;
4、饭后胸骨后憋胀得厉害,有时冒冷汗;
5、晚上睡觉胸闷难受,不能平躺;
6、情绪激动时心跳加快,有明显胸部不舒服的感觉;
7、走路时间稍长或稍快,感到胸闷气喘,心跳加快;
8、胸部偶有刺痛,一般1~2秒钟就消失;
9、爬楼或做一些原本很容易的活动,感到特别累,需歇几次才能完成,且感到胸闷气短;
10、浑身无力,不愿说话。
二、脑血管病的十大警号是:
1、经常头痛、头晕、耳鸣、眼前发黑;
2、思维缓慢、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
3、腿脚、手指、手指尖麻木,摸东西没感觉,洗手洗脚感觉不出冷热;
4、手发抖、发颤;
5、舌头发麻、发僵,说话不利索;
6、嘴角常感觉到湿润或控制不住流口水;
7、睡眠差、梦多,感觉老是睡不醒,醒来又很累;
8、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哭或笑;
9、看什么都不顺眼,对人对事无原因发火;
10、莫名其妙跌倒。
083 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是一致的。这些危险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无法改变的,如年龄、性别、家属史、种族等;另一类则是可以控制的。
资料显示,90%的男性心梗和94%的女性发生心梗是由高胆固醇、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心理压力、摄入蔬菜水果过少、酗酒和体力活动少等9种危险因素导致的。其中影响最大的由高到低分别是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糖尿病和肥胖。
1、高血压 无论何种降压药,只要能使血压达标,就能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对于普通的冠心病患者,要求把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要把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不过,对于同时出现脑血管粥样硬化的患者,血压过低,不利于脑的供血,通常认为舒张压不应低于65毫米汞柱。
2、糖尿病 在脑血管疾病中,60%~70%合并糖代谢异常,1/5为糖尿病患者。
3、吸烟 专家指出,吸烟者越年轻,烟草对心脑的危害就越大。对于年轻人来说,吸烟对心脑的危害甚至超过了高血压。
4、血脂异常 降血脂能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改善预后。血脂如果能够达标,可使脑卒中的发生风险降低30%,心血管事件则能降低更多。对于有糖尿病的患者,LDL-C最少降到2.6毫摩尔/升以下。
084 心肌缺血是怎么回事?
心脏由左、右冠状动脉供应血液。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即冠状动脉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占90%以上),引起心肌供血不足,继而造成心肌病变,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另外,血压降低、主动脉瓣病变、血黏度变化、心肌本身病变(如心肌炎、心肌病)等也可直接导致心脏供血减少;还有一种情况,心脏供血没有减少,但心脏氧需求量增加了,如发热、运动、贫血等,这是一种相对的心肌缺血。
心脏的供血始终是波动的,通过机体自身调节,促使血液供需相对恒定,保持心脏正常工作。如果任何一种原因引起心肌缺血,经机体调节不能满足心脏工作需要,一般会伴有心绞痛等临床症状,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肌缺血。心肌最怕缺血,缺血就会缺氧。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血管病,在发病早期常无症状表现,逐渐出现气短,表现为呼吸急促,原先上三四层楼无甚感觉,如今刚上二楼就出现心慌气短、心跳加快,说明心肌供血不足,心功能减弱,这都是心血管疾病的早期提示。
085 脑供血不足是怎么回事?
脑供血不足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之一,它由颅内、外供血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脑供不足是由多种原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酗酒等因素)引起脑动脉粥样硬化,致大脑供血、供氧不足、脑组织慢性进行性退行性改变及脑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一种病症。要是大脑经常供血不足,有些脑细胞会因为没有养分缺氧死亡,引起萎缩导致失去记忆。如果不加以治疗,还可能引起脑梗死等严重后果。脑供血不足的临床表现有:1、运动神经功能失灵。常见的表现如突然嘴歪,流口水,说话困难,吐字不清,语不达意,吞咽困难,一侧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持物跌落,走路不稳或突然跌跤等。2、感觉功能障碍。常表现为面麻、舌麻、唇麻及一侧肢体发麻或蚁行感,有的人视物模糊,甚至突然一时性失明,不少人有突然眩晕感,突然出现耳鸣、听力减退等。3、精神意识异常。如总是想睡,整天昏昏沉沉地睡;有的失眠;有的人性格有变化,如孤癖、沉默寡言或表情淡漠;有的多语急躁;有的可能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或智力衰退,甚至丧失了正常的判断力。
预防脑供血不足,最重要的就是去除危险因素,如治疗高血压、戒烟、禁止过度饮酒、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饮食习惯等。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成药。
086 如何诊断脑血管病?
1、定位诊断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分析病变的部位。大脑半球的病变表现为对侧面瘫、舌瘫、肢体偏瘫及偏盲;小脑病变主要表现为剧烈眩晕、站立不稳、眼球震颤等;脑干病变表现较复杂,为交叉性瘫痪,病灶同侧口角歪斜、伸舌偏斜,对侧肢体偏瘫、感觉减退。
2、定性诊断 根据发病经过、病情特点及病变部位,分析疾病的性质,判断属于出血性或缺血性脑血管病,两者治疗原则不同。CT或MRI检查可明确病变的部位和性质。
3、病因诊断 根据发病的全过程,结合定位及定性诊断,找出病因。脑血管病主要由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引起。研究还发现,血液中某些成分的改变和高凝状态,常导致脑梗死;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动脉炎等,常导致脑出血。
087 脑动脉硬化有哪些早期症状?
脑动脉硬化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部分,早期症状多未得到重视,而未能及时治疗,则病情逐渐加重。脑动脉硬化的临床表现是慢性脑供血不足所致,主要症状有:
1、头晕头痛 多表现为额部枕部钝痛,在体位变动时出现或加重。有时感觉走路不稳。
2、记忆力减退 注意力不集中、脑力劳动能力降低,感到工作和学习都吃力。近事记忆明显减退,遇事忘得快,特别是记不住人名、地名或数字,往事记得清楚。人格尚完整。
3、睡眠不良 入睡难、多梦、易惊醒。
4、情绪行为改变 易伤感,有时情绪低落,有时高兴,易激动。有的烦躁不安、多疑而常与人争吵,因微不足道的小事而痛哭流涕或欣喜若狂或勃然大怒。这些精神症状常引起家庭不和。早期脑动脉硬化精神症状时轻时重,各人表现不一,常被误诊为“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
另外,脑动脉硬化可因脑组织受损部位和程度的不同,使病情表现多样。如有的可出现肢体麻木无力、行动迟缓、走路不稳呈小碎步、一侧视力减退。有的可有言语不清、不自主的强笑强哭、饮水反呛甚至吞咽困难。有的面部无表情,呈痴呆样。
半数以上有高血压,多数病人有心、肾和眼底动脉硬化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