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

滁州市南谯区大柳镇凤胜食用菌合作社调查

发表时间:2012-08-06 13:49

    滁州市南谯区大柳镇凤胜食用菌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1月,是一家以香菇、木耳、灵芝等种植、销售和技术服务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该社的成立,有一番艰苦的奋斗过程,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还有一些认真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创业的艰苦道路
    合作社的社长叫胡胜,1983年,高中毕业后的胡胜因家境贫寒回乡务农,但几年的辛苦耕耘,都未能让胡胜走上致富的道路。1987年,他南下浙江开始了艰辛的打工之路。一次偶然的机会,胡胜看到电视上播出的当地农民靠种植食用菌发家致富的节目,联想到家乡麻栎等适合香菇种植的硬杂树木面积达5万多亩,年采伐量可达2万吨,并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不正适合香菇的生产种植吗?胡胜萌生了依靠家乡丰富的林木资源发展香菇产业致富的想法。       

    虽然有了明确的致富方向,但是还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为此,胡胜毅然辞去了原来的工作,开始了漫漫“取经”之路。他首先通过参加哈尔滨第五届全国食用菌产业博览会的机会结识了中国食用菌协会香菇分会名誉会长张寿橙教授并拜其为师,起先张教授对这个其貌不扬的年轻人并没有太多的关注,随着胡胜频繁的跟随着张教授上山“蹲”蘑菇点,观察蘑菇的最佳生长环境并随时请教,时间长了张教授开始留意起这个年轻人,他觉得眼前这个年轻人有毅力、爱学习、有闯劲,所以把他毕生所积累的知识毫不保留的传授给胡胜。除了跟着张教授学习外,胡胜还密切关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绝不放过任何一个食用菌培育种植的报道;还积极向有经验的农户学习请教香菇的品种、培育种植等相关知识;先后自费到山东寿光、浙江龙泉等地实地考察学习,向当地的食用菌种植大户“取经”。 转眼间到了2008年。大柳镇政府确定把发展食用菌生产作为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在资金、政策方面重点培育扶持。得知消息的胡胜迅速返乡,投入到火热的创业中。他首先以香菇为首个试验品种,可刚种出来的香菇,个头总是小不点儿,像发育不良似的,“难道还能让小香菇把我难倒了不成?”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倔强劲,在经过仔细分析,数次试验后,他终于成功培植出了个头饱满、口感鲜嫩、营养丰富的香菇。胡胜成功了!当年的4个大棚为其带来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胡胜也成为大柳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虽然食用菌种植规模越来越大,但是还没有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抗击突如其来的市场风险是很不利的。将所有菇农组织起来成立一个合作社的想法渐渐在胡胜脑海中成熟起来。在他的积极推动下,2008年12月,大柳镇凤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当年有8户农民报名入社。合作社按照分户生产管理、统一加工木屑原材料、统一购买菌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运输销售的运行模式,为农户提供菌种和技术支撑,并按市场价回收、销售,形成了“企业+协会+农户”的产业模式,促进了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合作社现有20多户, 50多人,拥有固定资产约200万元,有办公楼6间,接种室、培菌室1000㎡,配有高温锅炉输送机、木屑加工机、装袋机、超净工作台等设备。主要生产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合作社生产基地约120亩,香菇钢架大棚100栋,年生产菌棒30万棒,年总产量约30万公斤,销售额300万元,年利润150万元,合作社实行统一供种、统一制作菌棒、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运输销售、分户生产管理、分户结算、生产运作良好。该合作社2011年被授予安徽省设施农业装备技术示范单位,是滁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的科技示范点。
     二、技术上的新发展
    胡胜在种植香菇的基础上,技术上不断有新的突破。
    一是在大田种木耳。2011年,胡胜在大柳镇华严庵村选址13亩,投资20多万元,尝试木耳种植并大获成功,当年就获利10万元。
    二是制作灵芝盆景。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胡胜还采用先进的有机化栽培管理技术,实现了仿野生环境下大棚培育灵芝,当年收获的灵芝孢子粉又为其带来了10万元的可观效益。
    三是反季节种植香菇。胡胜一改过去只有在冬季才能吃到香菇的做法,2012年生产反季节香菇10万棒,从而实现了一年四季都有本地香菇供应。
    三、几点建议
    会长胡成功看后,非常欣慰,他对凤胜合作社的发展也提出了几点希望。
    一是标准化问题。
    他要求胡胜要把香菇、反季节香菇、大田木耳、灵芝盆景等要很好的总结,搞出标准化的东西,其它地点照这个标准去做就可以了。你写的标准化的书,我们可以给你印刷。露天木耳,效果很好。稻茬种木耳,是很好的结构,比经营好,种子问题是大事。可以先做成本低的,一家一亩,2万多的收入。以后再上其它的,家前屋后都可以做。
     二是共同富裕问题。
      2009年12月23日,我们把中国食用菌协会香菇分会名誉会长张寿橙教授请到滁州市大柳镇来给南谯区的同志讲课,目的是振兴山区经济,大家共同富裕。不能光想到自己,大富后要想到济贫。你发大财,周围发小财。期望不要辜负市、区领导的期望。
      三是成立研究院问题。
      成立研究院是为合作社提高档次。在滁州市老科协下面成立的研究院,只要老科协不倒,就可以一直干下去。当然,研究院要基地、有品牌。不能再做小本生意了,要采取多种渠道、多种方法、多条路子,积少成多,扩大发展。


地址: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琅琊西路109号 / 办公电话:0550-2199608 /  联系邮箱:czslkx201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