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凯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土地规模流转经营的调查报告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村土地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水平,增加农村土地产出效益,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有效途径。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针对土地规模流转,更好地发挥效益,围绕这个专题,县老科协农业工委几名同志在县农委的重视和支持下,于2013年4月下旬对安徽凯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安徽凯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现状
安徽凯源粮贸集团经过20年的发展,2011年由省级龙头企业升为国家级龙头企业,并被列为安徽省“861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实施单位。集团总资产4.8亿,年销售收入12亿,现有员工660名,其中大中专毕业生占40%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占30%。经营范围包括大米加工、粮食贸易、国家食品加工等。经营占地600多亩,年生产大米45万吨,粮食物流运输能力达到100万吨。集团主打产品“标王”牌系列大米畅销全国十多个省市和地区。
安徽凯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安徽粮贸集团的子公司,该公司在池河镇、蒋集镇共流转土地1.5万亩,其中在池河镇流转近8000亩,公司有员工50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60%以上。各种农用机械50多台套,食宿、农机大棚、办公室占地5000平方米。公司之所以选择在池河镇流转土地,一是池河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二是交通便捷,区位重要,公路、铁路四通八达,与高铁毗邻,一小时可以到达26个大中小城市;三是镇党委政府重视和支持;四是民风纯朴。这些有利条件为公司实施现代农业园建设奠定了基础。该公司利用自身粮食加工的优势,2012年从池河镇高刘村、刘铺村、青岗村等三个行政村近700农户,流转承包土地近8000亩。流转期限自2012年2月至2025年6月30日,流转价格按每亩每年540斤优质水稻,参照当年优质水稻保护价,折算现金,于每年2月1日一次性付清,租赁期内,原国家给予农民的惠农资金仍由农民享有,流出土地的农民可以安心地外出务工,不愿外出务工的年老体弱的农民,还可以到安徽凯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务工,从事田间管理,从而获得务工收入,农民收入得到明显提高。一年来,公司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已投入近1000万元,用于规模流转土地道路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农业机械设备购置、钢构大棚建造、仓储及办公场所的新扩建等。目前,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2014年将发挥成效。由于受2012年午季小麦赤霉病和插秧季节缺水干旱的影响,2012年土地规模经营效益不理想,出现亏本现象。但是尽管如此,公司应付农民的土地租金,已全额付给农民,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二、基本目标和思路
1、基本目标。
公司制定五年规划:一年打基础,二年大变化,三年见成效,五年大飞跃;明确五年目标任务,实施“33611”工程:即承包土地3万亩,每年向国家提供优质无公害商品粮3万吨;建设优质葡萄、无公害蔬菜、特种水产品、有机稻米,粮种繁育基地,林果苗圃6项工程,年出栏无公害商品猪1万头,实现年产值1个亿。
公司力争实现:一年县级农业示范基地,二年市级农业示范基地,三年省级农业示范基地,四年国家级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奋斗目标。逐步把农业产业形态由一产为主向多产融合的现代农业推进,规划建成观光、旅游、休闲、垂钓、培训、加工、储运包装物流,把产业化经营作为重要支撑,做到全面发展,重点突破,使现代农业产业化顺势而上,整体推进,加速崛起,快速见效。
2、基本思路。
一是全面规划,科学发展。规划是产业化的前提和生命线,应放在产业化的首要位置,必须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走出一条投资多元、规划宏伟、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科技领先、示范引导、设施俱全、相互补充、运行顺畅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格局。
二是招聘人才抓管理。人才是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所在,公司将逐步从大中专毕业生、退居二线的科技人员、生产第一线的高初中毕业生中招聘15名同志,作为公司的管理团队,充实公司的管理队伍。
三是融资金,垒基础。利用企业的诚信,人脉关系,从浙江、山东、广东等地招商引资,合作经营,互利互惠,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逐步壮大产业化基础。
四是投资创业,回报社会。打算三年投资5000万,为区域整治土地、整治塘坝、整治渠道、整治道路、整治环境。最终打造成——路成网、田成方、树成行、水上岗、鱼满塘、畜禽旺、禾苗壮、瓜果香,把这块热土变成渔米之乡。一是回报社会,凯源集团有这样的规模、地位、名声,与各级党委政府关心、支持密切相关,公司将以实际来报答社会,报答父老乡亲。二是为发挥企业龙头作用。国家级龙头企业从管理理念、规模、标杆、目标上都要站高望远,给同行业树立典范。三是为探索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换思路,为土地整治、结构调整、科学种田、农机管理做出典范。四是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搭平台。高刘等三个村3700户,11680人口,5200劳力,有3800多劳力在外做工,确保土地流转农户年收入超万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发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生产效益,是农村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因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当前土地规模经营者承担着以下五个风险:
一是自然风险。农业生产不象工业生产,工业生产场所主要在城里、在家里、在厂里,主要制约因素是市场因素,自然因素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而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很大,具有其特殊性,农业经营三分靠打拼,七分靠老天(有水害、虫害、病害、草害、鸟害),尤其定远县地处江淮分岭地区,缺水易旱是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如2012年插秧季节,因天气干旱,造成无水插秧,水稻产量受到严重影响。
二是市场风险。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外,同样也受到市场因素制约,农产品价格的高低,生产资料价格持续走高,对规模经营户的影响至关重要。比如去年,早玉米市场价每斤1.4元人民币,迟玉米每斤1元人民币无人要。农药、肥料、种子等农用物资价格持续升高,种粮基本无效益,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必定要减产。
三是经营风险。农村实现联产责任制以后,从生产队集体种植转为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现在又把土地流转向大户种植,涉及到班子、产业、用工、农机、种子、肥料、用油、粮食、生产工具、资金等十项管理,如果哪一个方面管理出了问题就给经营者造成损失。
四是政策风险。该公司签订的土地流转合同,以每亩每年540斤稻谷计算,随着国家的粮食保护价的上升,公司给农民的承包费随之上升。如2013年度就由原来的600多元上升到720元。2012年承包时,滁州市政府一次性每亩补贴100元,2013年度取消了,流转大户承担着政策不稳的风险。
五是违约风险。按该公司土地流转合同条款规定,流转土地范围内的塘跟田走,就是在承包土地范围内的塘全部给承包者使用,但是现在承包土地范围内仍有部分塘坝被少数农民占有,给承包者用水、养殖造成困难,承包者承担农民违约风险。
四、几点建议
1、土地流转规模要适度。
规模经营土地在起步阶段,流转规模应有小到大、有弱到强逐步推进。即在小规模经营过程中探索思路,积累经验,总结教训,打好基础,逐步扩大。因为经营班子的组建、管理人员的招聘、农机人员的培训、自然状况的了解、基础设施投入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建设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成本核定、农机农具的合理配套、大宗粮食储运管理等都需要时间磨合。还有和地方政府及农民工的关系融合等都有一段过程。所以一旦流转土地过多,管理不善,必定造成亏损,给规模流转户带来重大损失。
2、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必须要有好政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逐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是指导现代农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文件指出要加大农业的补贴力度,新增补贴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逐步扩大种粮大户补贴试点范围,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促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性利益联合机制;增加扶植农业产业化资金,逐步扩大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议各级政府应制定相关配套政策体系,使涉农项目、各种涉农补贴、农业贷款、农业保险等向规模流转大户倾斜,逐步建立各项政策支持与扶持机制。
3、国家土地整治项目应由土地流转经营者组织实施
土地整理的目的是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益,便于农业产业布局。土地整理项目由土地经营者组织实施,即符合土地经营者的实际需求,又便于项目的实施与质量管理,可使国家有限的土地整理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
4、加强对土地流转经营的领导与管理。
实施土地流转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应由各级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成立专门班子,常抓不懈,建立一个领导、一个部门、一个农技人员帮扶一个规模经营户制度,要不断进行资源整合、信息沟通、项目申报、资金扶持、政策制定等。要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实施项目对接,寻求技术支持与帮扶。
以上建议,都急需各级党委、政府给予支持解决,特别是相关资金和技术专业人员给予大力支持,以便高标准、高层次的早日建成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社会创造更好的佳绩。
定远县老科协农工委
2013年5月4日